当前类别: 首页  史海钩鉴
山东嘉祥曾子:三省堂中有祖训
发布时间:2017-12-14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浏览人次:1115


  

  曾子

  曾子(公元前505-公元前435年),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嘉祥县)人,孔子著名弟子,儒家学派重要代表人物。在儒家“孔子—曾子—子思—孟子”的传承链条中,曾子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被后世尊为“宗圣”。

  曾子参与撰《论语》,著《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他主张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其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对后世影响深远。   

  

    山东嘉祥曾子广场上的曾子雕像 

  曾庙

  曾庙坐落于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南武山南麓,又称宗圣庙,最早建于周考王十五年(公元前426年),原名“忠孝祠”。明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重建后改称“宗圣庙”。其后,历代进行过多次修缮。现存曾庙坐北朝南,南北长276米,东西宽108米,占地面积29808平方米。建筑布局沿中轴线分成正、左、右三路,前后共五进院落,建筑30座,殿庑70余间,围以红色墙垣。庙内碑碣林立,古柏参天,颇为肃穆壮观。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曾庙正门

曾氏家规家训 

  曾氏家规家训的主要载体是《宗圣志》、《武城家乘》和《武城曾氏族谱》。《宗圣志》在明、清时期历经两次编修,详细记载了曾子及曾氏后裔的迁徙传承情况,对曾氏家风家训的形成延续发挥了重要作用。

  曾子十分注重对子孙在孝悌、忠义、修身方面的启发开导。《大戴礼记·曾子疾病》和《礼记·檀弓上》,分别记载了曾子教诲子孙坚持正义、孝亲敬长、言行有本、慎重交友等方面的故事。西汉刘向在《说苑杂言》中特别推崇曾子的良好家规家训,说:“孔子家儿不知骂,曾子家儿不知怒,所以然者,生而善教也。”

  历代曾氏族人恪守祖训,立身修德,忠孝传家,爱国爱民。曾氏的家风家教成为这个家族的特别印记,浸润着一代代曾氏后裔。 

  ●视频脚本

  山东嘉祥曾子:三省圣名振 忠孝家声扬

  “三省堂中有祖训,家风赫赫子孙贤。”

  “三省堂”乃曾氏堂号,得名于曾子名言:“吾日三省吾身”。以“三省”为堂号,正是曾氏族人重视修身传统的根本体现。

  曾子不仅自己如此修身育德,也将这种精神融贯到对子孙后世的教育之中,形成了省身明志、忠孝传家的良好家风,绵延两千多年,成为中国传统家风家教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曾庙·三省堂

  曾子(公元前505-公元前435年),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师承孔子,是儒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在儒家文化传承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被后世尊为“宗圣”。

  曾子参与撰《论语》、写《孝经》、著《大学》、启思孟,“一贯心传”,继承弘扬孔子思想,既形成了颇具影响的洙泗学派,也铸造了曾氏的赫赫家风。

  曾氏家风家教历史悠久,以《宗圣志》、《武城家乘》和《武城曾氏族谱》为主要载体,其家规家训既承载着曾子的深深教诲,也融汇着曾子的圣贤情怀。

  春秋辗转,几度燕去归来。曾氏的赫赫家风依然激励着曾氏后人,曾子思想依然浸润着中国文化,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事亲以孝 教子以诚

  一天,曾子陪侍在老师孔子身边。

  孔子对曾子说:“先王有至德要道,来教化治理天下,老百姓因此而和睦,上下都没有怨言。这个至德要道是什么,你知道吗?”

  曾子听了后,连忙起身回答:“我不够聪敏,怎么可能知道呢?”

  孔子让曾子回到座位坐下后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并强调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即忠孝乃立身之本。

  清浅的夏日,明媚如初,年少的曾子奔走于父母身前,昏定晨省,嘘寒问暖,坚定地践行着孝道。

  后来,曾子著《孝经》,讲述“孝悌”之道。“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

  曾子终身行孝悌之事,并将孝道提升至对国家忠诚的高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汉朝“以孝治天下”,不仅官举“孝廉”,就连皇帝的谥号都要加上一个“孝”字。

  

  曾庙大门

  曾氏宗亲联合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曾子第七十八代孙 曾令霞:

  《孝经》中记载了曾子与孔子关于孝道的对话,全面深入阐述了孝道博大精深的内涵。曾子把孝道看作是儒家“修齐治平”模式的重要一环,对曾氏一族产生深远影响:一是使曾氏家族和睦兴旺,长盛不衰;二是促使曾氏家族“入孝出忠”“尽忠报国”的精神得以传承与发扬。正如曾国藩所说:“读尽天下书,无非一孝字。”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去赶集,年幼的儿子哭着也要跟着去。曾子的妻子便对儿子说:“你听话,留在家里,等我回来就给你杀猪煮肉吃。”

  等妻子赶集回来,曾子便磨好刀要去杀猪。

  妻子劝阻他说:“那只不过是与小孩子说着玩的。”

  曾子却说:“孩子可不懂得那是玩笑。小孩子的认识水平还不够高,他们的认知都是跟父母学习,听父母教诲。今天你欺骗他,也就是在教他欺骗。母亲欺骗儿子,儿子也就不会再相信母亲,这样的教育是要不得的。”

  花有重开时,人无再少年。曾子杀猪而示诚信于幼子,成为“言传身教”的典范。

  曾子事亲以孝,教子以诚,为曾氏家风奠定了基调和底色。曾氏家族虽历经沧桑变迁,但后裔一直秉承弘扬着曾子的家风家教。

  西汉经学家、文学家刘向高度评价和赞扬曾子的家风家教:“君正则百姓治,父母慈则子孙孝。是以孔子家儿不知骂,曾子家儿不知怒,所以然者,生而善教也。”

   曲阜师范大学国学院教授 周海生:

  曾氏家族是一个绵延千载、人才辈出的家族。汉代以来,曾氏播迁于江南,繁衍已八十余代,子孙遍布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出类拔萃者不胜枚举,如撰志光祖的曾承业、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三朝为相的曾公亮、晚清中兴名臣曾国藩......正是这良好的家风家教才使近千万人的曾氏大家族有了统一的灵魂、统一的家风,成为延续两千多年的忠孝世家。

  明代的樊维城曾撰有一副对联,歌颂曾氏门风:

  弘毅特肩,系道统于万世;

  圣勇能任,启家教为大门。

  这副对联深刻揭示了曾氏家风家教的重要作用。

  

  曾庙·宗圣殿

  修身齐家 弘毅守志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曾子感悟孔子修身之道而在《大学》中提出“三纲八目”的修身理念。

  所谓“三纲”,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所谓“八目”,即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的修身思想不仅影响滋润着中国每一个修身明志的灵魂,更深入到曾氏家族的血脉之中,诚于中而形于外。

  曾子育有三子,曾元、曾申、曾华,三人学习曾子修养,不负庭训,皆成为先秦时期的杰出人才。曾元,仕鲁,任兵司马;曾华,仕齐,为大夫;曾申,学《诗》,推儒学。

  从曾子一直到十五代前,曾氏世居嘉祥南武城。由于有着良好的家教传统,其后代成才颇多,仕宦不断。曾子十五代孙曾据,身处西汉末年,率一千余族人渡江南下,隐居庐陵吉阳,即今江西吉水。因此,曾据被称为曾氏南迁之祖。南迁之后,曾氏人丁兴旺,枝繁叶茂,分衍各地。

  曾氏族人秉承曾子修身家风,相接于仕途,宦游日繁,人文鼎盛,盛况空前。

  曾子四十一代孙曾致尧,是北宋开国后南丰曾氏第一个进士及第的人。曾致尧为宦一生,遵循母教,以清贫自守。当曾致尧迁光禄寺丞、监越州酒税后,回乡看望母亲,他的母亲置酒园中,亲族乡邻看到曾致尧衣冠破旧、仆马瘦弱,都议论纷纷。但是曾致尧的母亲却非常欣慰,说:“贫而见我,是我荣也。若黩货而归,贻吾忧矣。”母亲的深明大义和谆谆教诲,对曾致尧影响颇深。淳厚家风,福泽绵延。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家风熏陶下,曾致尧的七个儿子,全都学有所成,登进士第。

  曾致尧之孙曾巩,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不仅文学造诣深厚,而且政绩斐然,始终做到“当官不与民争利”,被后世尊称为“南丰先生”。南丰曾氏77年间,出了19位进士,可见家风家教之功。

  曾子四十四代孙曾公亮由布衣至公相,历仕宋仁宗、英宗、神宗三朝,编纂《武经总要》,功勋卓著。他身处富贵而清约自持。《宋史》称其“静重镇浮,练达老成”,王安石称赞说“智略足以经远,德望足以镇浮”。他严于律己,治家谨严,曾家子弟遵循其教诲,“不为骄侈,子弟修廉隅,力学如寒士,不知其为势家贵族”。曾氏子弟不为骄侈,养成了方正不苟的品格,读书学习与贫家子弟一样勤奋努力,一点也没有表现出世家贵族的不良习气。

  在宋朝,曾氏更是出现了“一门四相”“九位元辅大臣”“十一人被封为国公”的罕见景象。

  清朝“中兴名臣”曾国藩,是曾氏后裔的佼佼者。曾国藩十分重视家风家教,《曾国藩家书》名扬海内外。这既是对曾子家风家教的弘扬,也是曾氏后人留给中国的又一份文化遗产。

  

  《曾氏族谱》内页

   山东省孔孟文化研究交流中心副秘书长、曾子研究会副会长 沈效敏:

  曾子的修身家训内涵非常丰富,曾氏后人秉承修身理念,多有造就,家运昌盛,深得君子之益。

  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稷安。

  曾子说:“富以苟不如贫以誉,生以辱不如死以荣。辱可避,避之而已矣;及其不可避也,君子视死若归。”曾氏后裔进德修业、勤勉自励、哲胤贤裔,代有闻人,不仅弘扬光大了“宗圣”家族的皇皇美名,也为国家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

  家国天下,一脉相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种博大的家国情怀,依然时刻激励着后人,让我们更加坚定地踏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  

版权所有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CopyRight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大路1069号  86891931  邮编:31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