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类别: 首页  史海钩鉴
增强文化自信 构筑“不想腐”的堤坝
发布时间:2017-04-26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浏览人次:796


  

增强文化自信 构筑“不想腐”的堤坝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强调,要依靠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领导干部要不忘初心、坚守正道,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文化是土壤,埋下希望,收获未来,厚植高贵的种子,必将盛开灿烂的清廉之花。巩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夯实不想腐的堤坝,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更需要文化自信的内在指引和驱动。

  文化自信是涵养政治文化的总源头。《周礼·天官·冢宰》曰:“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孔子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孟子曰:“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精华为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注入中华基因。从近代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工匠精神,革命文化传承修齐治平、大公无私、艰苦奋斗、依靠群众等价值理念,与时俱进地再生富有时代与民族特色的宝贵财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实践,继承和发展传统与现代的中国特色,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蓬勃生命力,从中国传统文化“八德”、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可见一斑。由古至今,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正心修身、务实笃行的优良传统,从思想教化到行为准则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对当今党员干部为官做事、履职用权、修身律己、廉洁齐家也可谓影响深远。

  文化自信是推动正风肃纪的着力点。基于深厚历史底蕴的文化自信,对正风肃纪具有价值观和方法论的双重意义。中医主张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等方法,当代反腐败讲求标本兼治,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坚持治标不松劲,不断以治标促进治本”。古时大禹治水,改“堵”为“疏”,后世疏堵结合,解除洪灾水患。如今,作风建设讲究“疏堵结合”,堵是要坚决查处问题干部;疏是要采取适当的内外激励。古代兵家博弈善用“攻防”者可制胜。如今党内讲“红脸出汗”、管住“大多数”,是为“防”也;惩治腐败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是为“攻”也,攻防结合,不断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巡视制度、回避制度,始于汉,成于唐,强于明清,经久不衰。正是数千年的反腐败实践,取精华弃糟粕,在传承中超越,在超越中创新,沉淀了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奠定了当代更加完备的反腐败理论体系的基石,体现了文化自信的时代价值。

  文化自信是凝聚从严治党的正能量。文化自信本质上是一种价值观导向,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或一个政党对自身禀赋和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文化是立国之本,古代圣贤施仁政治国、以忠孝为纲,选贤任能、礼贤下士。自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中国共产党以史为鉴,继承、弘扬、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华文化,逐渐沉淀为“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带领中华民族取得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以文化人、文以载道,中华文化凝聚中华民族亿万人民的共识,是不可忽视的软实力,中国正以软实力影响整个世界。我们走过的道路、创造的辉煌、感召的民心让我们足够自信,足够凝聚共识,从而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如今,文化自信不只是一个历史命题,更是一个时代命题,一个世界命题。任何一个国家的治理方式,都会打上自己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的烙印。当前反腐力度之大让人民群众看到了我们党从严管党治党的决心和勇气,让世界听到中国反腐的最强音。新形势下,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广大纪检人要以文化自信涵养党性,用担当诠释忠诚,净化政治生态,加强自身建设,强化监督执纪,营造清风正气。

版权所有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CopyRight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大路1069号  86891931  邮编:31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