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夏季。 有一天深夜,突如其来的倾盆大雨驱走了几分山城的懊热,正是难得好眠之时。可重庆市长曹荻秋却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他想到白天在朝天门访问搬运工人的情景,他们栖身于棚户里和防空洞中,建在火灾废墟之上的临时棚户歪歪斜斜,低矮密匝;抗战时期修建的防空洞阴暗幽深,潮多湿重,如此糟糕的环境,却挤满了搬运工人们的一家老小,条件极度恶劣,完全不宜人居。大雨滂沱,龇牙咧嘴的棚户是否漏风漏雨?路面积水可曾倒灌到防空洞?工人们一定通宵未眠吧?一想到这些,曹市长感同身受,心急如焚。 于是,他在市委常委会上提出:“当前最迫切的是要解决好无房居住搬运工人的住房问题。财政再困难,也要设法解决!” 在曹荻秋的大力主张下,重庆市在财政极为紧张的情况下,拨款22亿元(旧币,下同),在沿江7个中心码头修建搬运工人宿舍。曹荻秋还亲自察看选址,在朝天门金沙岗为受苦最深的搬运工人修建了一座设有医院、食堂、会议厅、电影院和养老院的“搬运工人大厦”。当大厦于1952年7月1日竣工时,工人们奔走相告,拍手称快。当时在重庆,这件事被称为“是史无前例的,为穷苦工人办的一件了不起的大好事”。 而这,只是曹市长为民解困的开始。 根据曹市长的部署,重庆市总工会经过细致调查,以工作最辛苦的市政、建筑和产业工人计,即有2500户急需安置。初步估算造价最低也要400亿元。 刚解放的重庆一穷二白,到处都需要资金,曹市长想方设法仍只凑集200亿。急得无法,还是去向刘、邓首长求助。可西南局也没有这笔巨款,最后还是邓小平代为向中央财委请求拨给200亿专款,这才救了急。重庆市委成立了以曹荻秋为主任的“工人住宅修建委员会”,所集400亿,全部用于为重庆工人修建新居。 曹市长亲自到市区大溪沟和市郊小龙坎两地为工人住房选定新址,决定建筑面积为70000多平方米。小龙坎的工程定名为“工人新村”,共25幢,每幢3楼一底,每层16间,工程造价300亿元;在大溪沟修建10幢,投资100亿元。 工程于1952年7月19日开工,当年年底竣工,不到半年时间即顺利验收,这样的修建速度,当时不仅在重庆,就是在全国也是快的。2500多户工人像过节一样,流着欢乐的热泪,住进宽敞明亮、水电齐备的工人新村。西南局机关报《新华日报》为之连续报道,一时之间,山城轰动。市民们扶老携幼,呼朋唤友,成群结队前来“观光”。正是:路人竞说工人村,满城争夸共产党好,新中国好。这是一件载入重庆史册的了不起的政绩,成为曹荻秋执政为民的历史见证。 但是,曹市长的步子没有停留于此。相反他想得更多,迈得更大。 要想富,先修路。他领导市政府投巨资修建了贯通半岛的北区干道、两杨公路、石杨公路,兴建了菜园坝缆车道,改善了旧重庆路少而窄的面貌;他还第一次引进了无轨电车,培训了重庆历史上第一批被市民津津乐道称为“双辫子”的女电车司机(女司机是长辫子,电车上也有辫子),首驶时满城空巷。曹市长为行车典礼剪彩,亲自给女司机戴光荣花。 为了实现刘伯承、邓小平提出的“让人民打上文化牙祭”的要求,他将没收的旧军阀园林“还园于民”,修建了劳动人民文化宫、枇杷山公园以及西南第一座少年宫,改变了旧重庆偌大一座百万人口的大城市仅有一个狭小的中央公园的局促;他安排市政府办公的曙楼作为上海医学院来渝筹建重庆医学院的筹建处,后在此创办了重庆医学院儿科医院,他还通过政府与民间合作的方式,开办了仿上海大世界游乐场的“大众游艺园”,园内设有两个电影院、川剧、曲艺剧场、茶楼、书场、餐饮和动物园,还有享誉海外的归侨精武杂技团。门票每张0.25元,可游乐一天。开园后,热闹非凡,深受各界人民的欢迎。在全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上代表称赞:“市人民政府又为人民办了一件大好事。” 埋首事业间6年一挥而过。不知不觉,曹市长为山城人民服务已做了太多太多事,可他给自己做得却太少太少。 进城之初,他单身住在“渝舍”楼角一个套间里,既是宿舍,又是办公室;白天人来人往,晚上通宵达旦;日常三餐都在食堂打饭吃,没有烟酒茶嗜好,上班一杯白开水;下厂蹲点和检查工作,从不事先通知,总是尽量赶回吃饭;进城后,一直穿着在二野时的军服,直到庆祝重庆解放一周年,要陪邓小平上解放碑检阅游行队伍,行政处才给他做了一套粗呢子制服。他事必躬亲,大量的文件、作的报告、讲话稿都自己动笔,凡是找他的电话都自己接,不要秘书代笔代接。他的业余爱好很少,总是工作之外,还是工作。由于睡眠不足,他的眼睑浮肿;由于作报告、开会讲话过多,很长一段时间,他声音嘶哑…… 1955年11月,曹荻秋接中央通知,调离重庆去上海工作。 别离了战斗6年的山城。人们却清楚记得当他率队初入山城时,还是风华正茂,满头青丝;而当欢送他时,6年的日夜操劳,呕心沥血,才45岁的他已两鬓斑白,根根华发都记载着他为新重庆的建设所付出的智慧和心血。 在1960年困难时期,重庆民间广为流传“党中央又调曹荻秋回重庆当市长了”,还有人竟说亲眼见到曹市长正在大阳沟市场检查副食品供应情况。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开了。不仅一般市民,机关干部包括中层干部也信以为真。后来重庆市委专门利用干部大会加以说明才得以澄清。但,这充分说明了人民对曹市长的深切想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