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谣在汉代社会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是广大人民呼吁清廉社会、反对贪暴统治的有力武器,在两汉的廉政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汉武帝开始,朝廷专门设立了一个管理音乐的机构――乐府,其职责之一就是搜集民间歌谣,其中包括了廉政内容的民谣。在政治比较清明的时期,两汉朝廷对这类民谣比较重视,将其作为官员升迁贬斥的依据之一。比如东汉初年的荆州刺史郭贺,勤政爱民,得到人民的爱戴,当地流传“厥德仁明郭乔卿,中正朝廷上下平”。汉明帝为了表彰他,赐他三公之服,黼黻冕旒,极为荣耀。在政治黑暗腐败时期,民谣无情地揭露和批判社会丑恶现象,在廉政建设中发挥了惩恶扬善的作用。 歌颂官员勤政爱民的歌谣 在两汉的民谣中,有许多歌颂官员勤政爱民的歌谣。“萧何为法,讲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静,民以宁壹。”这是西汉初年歌颂萧何、曹参两位丞相先后为政,无为而治,人民不受干扰,生活安定。汉成帝时,冯野王、冯立兄弟二人先后为上郡太守,都清廉公正,民谣唱道:“大冯君,小冯君,兄弟继踵相因循,聪明贤知惠吏民。政如鲁卫德化钧,周公、康叔犹二君。” 东汉时期流传下来的这类民谣更多。光武帝时期,渔阳太守张堪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开垦农田八千顷,使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富足。百姓歌颂他:“桑无附枝,麦穗两歧。张君为政,乐不可支。”这就是“麦穗两歧”、“乐不可支”这两个成语的由来。这时期还有一位被光武帝称为“强项令”的董宣,为官公正廉明。他在担任洛阳令时,执法不避权贵,敢于打击恶霸豪强,京师人称“卧虎”。在董宣的治理下,恶霸不敢再欺压百姓,城中没有击鼓鸣冤的,所以民谣歌唱道:“?(击鼓用的槌)鼓不鸣董少平。” “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短衣)今五绔(裤)。”这首民谣是东汉前期成都人民为感激其太守廉范而作。当时成都街巷狭窄,为避免火灾延绵,过去的地方官竟严禁百姓晚上点灯,干扰了百姓昼耕夜织的生活,但也未能杜绝火灾的发生。廉范担任蜀郡太守后,废除了禁令,只是让百姓家家准备大缸蓄水防火,满足了人民夜间织作的要求,促进了当地纺织业的发展。汉灵帝时期,蒲亭长仇览发展农业生产,劝农桑,倡教化,严设科罚,以明法纪。在他的治理下,亭内出现大治局面。乡人对他感恩戴德,歌颂他:“父母何在在我庭,化我??哺所生。”另外,还有称赞清官刘陶的民谣:“邑然不乐,思我刘君;何时复来?安此下民。”有歌唱魏郡太守岑熙的:“我有枳棘,岑君伐之。我有蟊贼,岑君遏之。狗吠不惊,足下生?。含哺鼓腹,焉知凶灾。我喜我生,独丁斯时。美矣岑君,於戏休兹。” 东汉末年,社会矛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宁,人民对官员歌颂的内容也有了变化。“贾父来晚,使我先反。今见清平,吏不敢饭。”歌颂的是交趾刺史贾琮安抚造反民众,稳定当地的秩序。冀州牧皇甫嵩曾请求朝廷以冀州一年的田租来赡养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饥民,人民因此而唱道:“天下大乱兮市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赖得皇甫兮复安居。” 赞美官员清正廉洁的民谣 两汉民谣还热情赞美官员清正廉洁的道德品质。“东家有树,王阳妇去;东家枣完,去妇复还。”王吉字子阳,他年轻时住在长安,东邻有棵大枣树,树枝越过院墙垂到王吉家的院子里。王吉的妻子贪图小便宜,偷偷摘了枣给王吉吃。王吉知道了,一怒而休妻。东邻听见了,要砍掉枣树。后来在邻居们的劝解下,东邻留下枣树,王吉迎回妻子。这首歌谣赞扬的是王吉在贫困时仍保持清廉情操。东汉后期,曾任莱芜长的范冉因党锢之祸而遭到宦官党羽的迫害,颠沛流离,生活十分清苦,有时甚至无米下锅。但是他仍保持了高洁的品质,深受时人的敬重,人们作歌谣道:“甑中生尘范史云(范冉字),釜中生鱼范莱芜。”甑里积了灰尘,锅里生了蠹鱼,形容他穷困断炊已久,歌颂了他清廉自守的高尚情操。 清正廉洁的品质是官员廉政为官的道德基础,民谣对此的歌颂,反映了社会舆论激励社会道德风尚、提高官员道德素质的要求。两汉民谣对廉政清官勤政爱民及高尚道德的歌颂,在一定程度上对官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产生了积极影响,对清官廉吏的行为起到了激励和劝导的作用。 抨击政治腐败的民谣 两汉民谣里也充满批判精神,有大量的民谣表达了对残暴酷虐时政的抨击和对贪官污吏的鞭挞。这类民谣大概可以分为三类: ――抨击政治黑暗腐败。如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把持政权,政治更加腐败。外戚的党羽,宦官的爪牙,控制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权机构,造成了极为严重的选举不实的情况。这就不能不引起社会舆论的抨击。时谚说:“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再如流传于桓、灵之际的民谣唱道:“城上乌,尾毕逋,公为吏,子为徒,一徒死,百乘车。车班班,入河间,河间姹女工数钱,以钱为室金为堂,石上慊慊舂黄粱,梁下有悬鼓,我欲击之丞卿怒。”这首民谣讽刺桓帝、灵帝及灵帝母董太后贪婪无比,专事聚敛,卖官鬻爵;百姓被迫父子相继服役,相死于道。忠臣义士,欲击鼓谏阻,反被丞卿怒斥。 ――痛斥贪官污吏的擅权胡为。汉武帝时期灌夫一族在家乡颍川横行不法,百姓咒骂他“颍水清,灌氏宁;颍水浊,灌氏族”。东汉桓帝依靠宦官力量铲除外戚梁氏,参与其事的宦官单超、徐璜、具瑗、左?、唐衡五人均被封侯,宦官操纵了政权,气焰遮天。单超早死,其他4人奢侈淫佚,横行霸道,无恶不作,百姓作短歌道:“左回天,具独坐;徐卧虎,唐两?。”意思是左?有回天之力,具瑗有独尊之势,徐璜有猛虎之强,唐衡为所欲为。这首民谣形象地描绘了宦官势力的强大。 ――讽刺昏庸无能、尸位素餐的官员。周福因为在桓帝作蠡吾侯时当过他的老师,桓帝登上帝位后即提拔周福为尚书。他的同乡作民谣:“天下规矩房伯武(房植,周福同乡,为河南尹,名声很大),因师获印周仲进(周福字)。” 在中国古代,一般而言,社会廉政文化的发展程度与政治清明的程度成反比。也就是说,在社会政治清明、政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历史条件下,由于人民对统治者的满意度比较高,整个社会的廉政诉求就不那么突出。相反,政治越黑暗,统治者越腐败,社会反腐倡廉的呼声就越高,社会廉政文化发展的程度也就越高。汉代廉政民谣反映了当时人民对廉洁社会的渴望,间接反映了两汉政治的积弊和黑暗。当人民的廉政呼声汇集成铺天盖地的呐喊时,汉王朝也就走到它的尽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