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管晏列传》写了两个春秋时期的著名宰相――管仲与晏婴的故事。初读的时候,还以为司马迁将管仲与晏婴合传是因为二人皆是有功于齐的名相,后细细品味,方悟出司马迁之深意。 司马迁写管仲,是以“鲍叔让贤”和“管仲为政”为主要内容,突出的是管仲之才,而写晏婴则是以他的“赎贤”、“荐贤”和“节俭力行”为主要内容,突出的是晏婴之品。 一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主谋也”,尽显司马迁对管仲之才的赞赏,但接下来司马迁写道:“管仲,世所谓贤,然孔子小之。”孔子曾说:“管仲之器小哉!”依据管仲“不俭”和“不知礼”两点,对管仲的人品给予了否定。 但说到晏婴,司马迁的钦佩之意便油然而生。司马迁说他“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尤其是结句:“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主执鞭,所忻慕焉。”他对晏婴的仰慕之情真是触动人心。 晏子的机敏与才智绝不亚于管仲,但“三世显名于诸侯”的晏婴并没有学管仲去“富拟于公室”,而是一生节俭,廉洁奉公。齐景公见晏子家中清贫,多次派人给他送钱财、粮食、车马,但都被他一一谢绝了。 管、晏二人在才名与功名上可以相提并论,但在人品上,管仲却远逊于晏婴。至此,司马迁将二人合传的另一深意可以明见了,那就是他将管仲和晏婴放在一起两相对比,互为镜鉴,使后人能从中悟出一些为官为人的道理。 纵观近年来官员的贪腐案件,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官员多数曾经是国家的有功之臣,为一方的经济发展作出过突出贡献。把功劳簿拿出来作为奢侈腐化的资本,有功便可享受,有功就该享受,在领导干部中有此想法者不乏其人。有些干部,创业时不讲条件、不计报酬、不怕辛苦,可一旦创业成功,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便开始讲吃讲喝,沉迷于赌博、女色。以管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之功富比王侯,尚被“孔子小之”,试问诸君以区区小功便耗费人民血汗,挥霍百姓钱财,百姓还能“不以为侈”吗? “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请我们的领导干部以管、晏为鉴,照一照自己,你是具有“管仲之器”,还是拥有“晏婴之品”呢?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既有“管仲之器”,又有“晏婴之品”,则百姓幸甚,国家幸甚! (金环 摘自:《庐阳风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