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有一眼著名的泉水,位于广州城外20里一个叫石门的地方。此地是出入广州的古道必经之处,水绕山环,风光秀丽,加之路旁有清澈甘润的泉水,路人行至此处免不了驻足休息,掬泉解渴。在这诸多旅人之中,不乏前往广州赴任的大小官吏。他们每到此地,也同样下马下轿喝碗泉水再赶路。当时的广州是重要的海上贸易中心和通商口岸,繁华富庶,不少官吏前去就任时身无长物、两袖清风,数年后却腰缠万贯,“船载洋货、车装珍宝”而归。百姓见此情状,便将那眼泉命名为“贪泉”,意指饮过此泉之水即使廉士亦会贪。 元兴元年(402年),吴隐之到广州任刺史。经过石门时,他得知“贪泉”之名的来历,深有感触,便连饮三杯贪泉水,并赋诗一首:“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对于吴隐之饮贪泉水赋诗明志的行为,广州老百姓冷眼相看。新任官吏的雄心壮志他们见得多了,到最后还不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但吴隐之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情操的高尚。 吴隐之是濮阳郡鄄城人,年轻时博览群书,伶俐善辩,小有名气。踏入仕途后,他历任征虏将军参军、尚书郎、晋陵郡太守等职。吴隐之仕途一路顺遂,始终保持清廉操守,过着清贫的日子。有人曾经看见他冬天洗完衣服后,因为没有别的衣服更换,披着棉絮御寒。 吴隐之到广州就任前,告诫他的亲属和随从,到广州后不能因为山高皇帝远,特产丰盛,就辱没了自己的名节,“不见可欲,使心不乱”。上任后,他将前任官吏留下的丝帐、帷幕以及各种贵重饰物收起来,存放在国库里,自己和家人穿旧衣服,以蔬菜和干鱼度日。官场中从来不乏拍马谄媚之徒,有人发现吴隐之天天吃干鱼,猜他爱吃鱼,就准备了各种名贵的鱼,剔掉鱼骨,将鱼肉以各种理由给他送去。吴隐之发现真相后降了他的职,并警告他如果再犯就将其辞退。这些事一传十、十传百,在百姓中树起了吴隐之的清明官声。在吴隐之的示范作用和大力整治下,广州地区的政风大为好转,官吏们奉公执法,百姓们安居乐业。任职期满,吴隐之从水道返回首都建康,出发时天气晴朗、风平浪静,谁知船行至石门,却突然刮起狂风,江面掀起巨浪,官船被打得摇摇晃晃。吴隐之想,到了贪泉就出现异景,莫非家人随从有不检点行为?他连忙查问,得知妻子临上船时收了一位老人送的一斤沉香。沉香是名贵之物,吴隐之连忙叫妻子取来,连看都没看一眼就把它扔到水中去了。说来也怪,沉香扔下去后巨浪立刻平息。传说那沉香化作江心的一个小岛,大家叫它“沉香浦”或“沉香沙”,现在这个小岛还在,地图上标的名字就叫“沉香沙”。 吴隐之与贪泉的故事被代代传颂,与这一故事齐名的,是他卖狗嫁女的传说。相传,吴隐之的女儿出嫁那天,他的上司谢石吩咐手下人带着物品前去帮忙。帮忙的人到了吴家,却见冷冷清清,没有一点办喜事的迹象,一个婢女牵着一条狗要出门。原来,吴隐之要用卖狗的钱来做女儿的嫁资,来人不胜感慨。吴隐之所选的女婿则更令人称奇。一个雨天,吴隐之外出办事,见一位年轻书生手中抱着蓑衣在淋雨。吴隐之很奇怪,问他原因。那书生答,这蓑衣是在路上捡到的,还没有找到失主,如果自己把它披在身上,失主看见会心疼的。这个近乎“傻瓜”的书生立刻博得了吴隐之的好感,他马上询问书生的详细情况,回家与妻子商量后,就托人保媒将女儿嫁给了他。 东晋时期社会动荡,官场腐败,不少官吏不择手段以权谋私,吴隐之却始终洁身自好,正气凛然,以清廉立世。如今,贪泉已涸,但吴隐之的精神随着他与贪泉的故事,万古长存,警示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