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济,字菊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出版家、文献学家。他一生清廉俭朴,不喜欢铺张,不喜欢应酬,更不赞成收取寿礼。 50岁正寿,张元济先生避开宾客,与友人去外地旅游。因为按照我国传统习俗,五十大寿是一个人一生中的起始寿,亲戚朋友都要为他做寿。以张元济先生在商务印书馆的地位与社会上的名望,五十大寿是万万不能不办的。虽然他对大寿并不看重,可如果在上海或回浙江海盐老家,亲朋好友肯定会主动为他操办,那时就由不得他回绝了。 60岁那年,张元济先生连蔡元培夫妇赠送的寿礼都退了回去。据《张元济年谱》记载,1926年11月1日,张元济先生复蔡元培暨夫人书:“手教谨悉。猥以元济六十初度,宠赐绣屏,弥用?悚。自维马齿徒增,何敢扰及朋好,谨当心领,原品奉璧。” 70岁时,蔡元培、胡适、王云五发起征集了22篇论文,印成《张菊生先生七十生日纪念论文集》,作者皆为学术大家,极具纪念意义。商务印书馆还出版了一套用道林纸精印的《中国文化史丛书》,布面精装,加印祝寿辞,特以纪念。祝寿辞为:“张菊生先生致力文化事业三十余年,其躬自校勘之古籍,蜚声士林,流播至广,对于我国文化之阐扬,厥功尤伟。中国文化史丛书之编印,实受张先生之影响与指导。第一集发行之始,适当张先生七十生日。谨以此献于张先生,用志纪念。商务印书馆谨识。”据《张元济年谱》记载,1936年11月8日,张元济先生在复孙乾三等书时谓:“弟一事无成,徒悲老大,何敢以马齿之长,扰及友朋。先是闻在沪公司同人将有所祝,弟再三辞谢,始允减为一纪念名册,不意仍以惊动各地。乃荷宠言,并颁珍品,惶悚无似。赐物如未付邮,务请收回。异日寄到,亦必奉璧,谨先陈明。”11月14日,他又致孙乾三等书说:“原包退回寿礼象牙镇纸一件。”对胡文楷赠送的《甫里逸诗》,也“万不敢领,容留读数日再奉璧”,并说“元济行年七十,岂但虚生,直是草间苟活”,这也是其淡泊功利之心的流露。甚至连侄子张树源的生日赠款及礼券也全部退回。11月10日,索性“赴杭州避寿”。 80岁正寿,他先去女儿树敏家,树敏送他一架电子管收音机,让他闲暇时听听昆曲;后去合众图书馆与顾廷龙先生一起研读《文心雕龙》。《张元济年谱》记载,1946年10月22日,“先生八十寿诞。为避寿赴合众图书馆一天,带敦煌本《文心雕龙》,嘱顾廷龙续校”。 90岁寿诞,此时的张元济先生因患脑血栓已卧病在床。他在家与商务印书馆部分老友合影,祖孙三代观看齐白石赠送的画,接受了记者采访,这是他成名之后第一次在家过正寿。商务印书馆发起征集了一批名家的诗词、书法、绘画作品,装裱成厚厚两巨册作为贺礼(这两册珍品后由上海图书馆收藏)。张元济先生为此亲笔书写了一副自挽联,以表达当时的复杂心情: 好副臭皮囊,为你忙着过九十年,而今可要交卸了; 这般新世界,纵我活不到一百岁,及身已见太平来。 90岁寿诞,本是一件高兴的事,但张元济先生特意书写挽联,似乎有点格格不入,却表达了对亲朋好友前来祝寿、送礼的“不满”之情。 ( 来源:检察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