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河南省安阳县城西行二十公里,进入蒋村镇境内,便有一片蓝砖灰瓦、古朴典雅的古建筑群映入眼帘。这就是名震中州的马氏庄园,是晚清“百官楷模”马丕瑶的故居。
走进庄园,但见匾额楹联,琳琅满目,其中尤以马丕瑶居室门前立柱上镌刻的一副楹联最为引人注目,“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简洁明了、质朴无华的语言,蕴涵着浓厚的儒家传统思想,是马丕瑶做人、处事、为官的核心理念,也寄托着他对子女、族人的殷切期望。100多年来,马丕瑶六世150多位后人深受这一理念的影响,为官持忠诚、做人守孝道、传家事耕读,形成了良好的家风。
不爱钱不徇情 凭国法凭天理
马丕瑶(1831—1895),字玉山,清同治元年(1862年)进士。历任山西平陆县令,贵州按察使,广西布政使,广西巡抚,广东巡抚等职。纵观马丕瑶一生,不论是做官还是生活,始终践行着忠、孝这两个传统文化中至为重要的德行。
马丕瑶无论在何地任职,都置个人利益于度外,把对朝廷忠心转化为殚精竭虑、尽心尽责、清除积弊、造福黎民的实际行动。马丕瑶32岁中进士,以“知县即用”分发山西。恰逢偏处边地的平陆县盗匪猖獗、民怨沸腾,原任知县如坐针毡,千方百计寻求调离。面对诸多积案和百姓的怨声载道,马丕瑶一上任就在大堂上悬挂出“不爱钱,不徇情,我这里空空洞洞;凭国法,凭天理,你何须曲曲弯弯”的长联表明公正严明的态度。随着一批积案得到公正处理,马丕瑶赢得了平陆父老的信任和支持,在他们的帮助下,很快摸清了匪患的详情和原因,并将盗匪团伙一网打尽。从此,平陆盗匪销声匿迹,百姓拍手称快,“马青天”的盛名不胫而走。
公元1877年,山西大旱,饥民暴动,巡抚急令马丕瑶兼领解州,赈灾安民。马丕瑶认为对父母尽孝是人的本分,为黎民百姓造福是当官的分内之事。到任后,马丕瑶一面派人到外省购粮,一面划分困难等级,计口给粮。同时,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到饥民之所以作乱,是因为豪强和官府勾结,田赋严重不均。于是,他彻底核查地亩,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终使解州转危为安,流民还家,未经镇压而暴乱自平。次年解州全境丰收,义仓存粮万石,并开始对外支援,一举解除数州之困。光绪帝闻报大喜,亲赐马丕瑶“百官楷模”牌匾。
马丕瑶对待百姓如此,侍奉父母更是严格恪守孝道。他的俸禄,除了时不时接济一些穷苦乡邻外,主要就用来赡养父母。任永济县令时,他父亲突然病逝。接到消息后,他立刻报请停薪,归家丁忧,为父守孝。可这时,他连买棺材、雇车马回家的钱都拿不出来了。永济人听说后,被马丕瑶廉洁奉公的事迹深深感动,纷纷解囊相助,捐凑银两,这才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学业没完成 绝不允许下楼
马丕瑶为官是勤政爱民、廉洁自律的忠臣,治家则是省身律己、言传身教的严父。
马丕瑶特别重视律己自省,并用自省所得治家。他每天都抽出一定时间来“幽独审己”,警示自己坚守“诚敬”,切“勿暗肆”。他把自己的书房命名为“约斋”,就是提醒要注意约束自己。在“约斋”里,他综合挚友劝告,反省自己过去,写出了对己对人都影响深远的《约斋铭》。其中很多道理,与“忠孝耕读”楹联的内涵一脉相承。比如《约斋铭》第六条“处家”里说“儿辈严课读,也要善诱循循,约约家之本”,意思是要严加管束、循循善诱,督促儿孙后辈读书学习,这才是治家之本。
马丕瑶对子孙、族人的读书有极为严格的要求。为了督促子孙、族人认真读书,马丕瑶在马氏庄园里专门建了一座“读书楼”,并请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题写了楼名。他要求马家子孙13岁以后,就要到读书楼学习。“读书楼”当时没有楼梯,而是用一个专门的木梯,把孩子送上去后撤走。如果当天的学业没完,绝对不允许下楼。
马丕瑶还经常借一些身边的事情教育子孙、族人。任永济知县时,有个极善奉承、人称“不倒翁”的县吏,听说马丕瑶和他的子侄都酷爱养花,便搜罗奇花异草,大献殷勤。此人的阿谀奉承引起了马丕瑶警觉,经过调查,果然发现这个县吏口碑极坏,是永济百姓人人痛恨的第一“害虫”。查清其腐败事实后,马丕瑶立即对其进行了严厉惩处,并借此告诫子侄说:“那些投我们所好的人,肯定是有目的的。如果上了他们的当,就跟喝毒药一样会害了自己。”
一门双进士 三代五俊杰
在马丕瑶的言传身教下,忠孝德行以及耕读传家的思想对其子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丕瑶的子女,在父亲的影响下,不论是从政经商还是务农,都有所建树。长子马吉森是清末民初实业家,积极创办工、矿业,一生忠心爱国。1909年,清政府决定用竞标的方式开发六河沟新煤矿,为了不使新煤矿的开发权落入英国人之手,马吉森联合妹妹马青霞出资180万两白银,一举挫败了洋人的图谋,大张国威。次子马吉樟是光绪九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湖北按察使等职,为官恤民善施,力主改革。辛亥革命后,马吉樟曾任袁世凯总统府内史、北洋政府总统府秘书。虽然被视为亲信,但在袁世凯称帝后,马吉樟却当即辞官。小女儿马青霞积极资助《河南》等革命派报刊,并兴办女学,鼓励女子追求进步。她还积极参与并支持了辛亥革命,最后将数百万家产全部捐给了刚刚成立的民国政府,有“南秋瑾、北青霞”之称。
到了马丕瑶的孙辈,耕读传家的家风也使得马家人才辈出,其中尤以马载之最为知名。在家风的影响下,马载之勤奋好学、成绩优异,后留学美国。归国后,先后任教于河南焦作福中矿务大学(今中国矿业大学前身)、兰州西北工学院等,是我国工矿学界先驱。海内工矿界名人,很多都是马载之的弟子。马家因此被赞誉为“一门双进士、三代五俊杰”。
马丕瑶重视忠孝、耕读传家的家风,到现在依然对马氏家族有重要的影响。马丕瑶重孙、马载之次子马怀琛(1935—2007年)15岁就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支援边疆,参与了新疆十月拖拉机厂的创建,后来任该厂副厂长,为工厂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1971年,其父马载之生命垂危,他火速从新疆赶赴西安医院,日夜服侍在父亲身旁,直到父亲去世。办完丧事,他又匆忙赶回新疆,由于悲伤和疲劳过度,大病一场,住进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