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类别: 首页  史海钩鉴
贵州织金丁宝桢:以爱民养民为第一要事
发布时间:2016-11-09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浏览人次:411


  

  丁宝桢

  丁宝桢(1820-1886年),字稚璜,贵州平远(今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牛场镇人,晚清名臣。咸丰三年(1853年),33岁考中进士,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岳州、长沙知府,山东巡抚、四川总督。去世后朝廷赠太子太保,谥号“文诚”,入祀贤良祠,并予在山东、四川、贵州建祠祭祀。著有《丁文诚公奏稿》。

  丁宝桢为官生涯中,勇于担当、清廉刚正,一生致力于报国爱民。任山东巡抚期间,两治黄河水患、创办山东首家官办工业企业山东机器制造局、成立尚志书院和山东首家官书局;任四川总督十年间,改革盐政、整饬吏治、修理都江堰水利工程、兴办洋务抵御外侮,政绩卓著、造福桑梓、深得民心。

  《丁文诚公家信》

  丁宝桢十分注重自身修养,并且注重言传身教,将自己修身处世、为官做人的理念传授给亲属子女,其家风家训主要体现在《丁文诚公家信》中。《丁文诚公家信》收录了丁宝桢自同治八年(1869年)至光绪十一年(1885年)写给其在外做官的长子丁体常的十二封亲笔家信。这些家书时间跨度16年,涵盖修身、治家、励志、敬业、爱民、廉洁等各方面的内容。其中“至做官一事,原是讲求做事”“以爱民养民为第一要事”“尔既作知府,持心须公正,操守须廉洁”等训诫之言对今日做人为官均有借鉴意义。

  丁宝桢陈列馆

  丁宝桢陈列馆位于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贯城河畔的凤西书院内,占地1800余平方米,陈列内容展现了丁宝桢一生各个时期的主要功绩和突出贡献。展厅分为人物事迹、故土情结、清风亮节、名臣风范和时代精神五个主展区,以文字、图片展板、塑像和模拟场景等多种形式,再现丁宝桢作为晚清一代名臣的卓越人生。

  

  丁宝桢陈列馆

  ●视频脚本

  贵州织金丁宝桢:报国爱民 清廉传家

  贵州中部的大山深处,有一个被人们称为“洞天福地”的地方,这里有溶洞之王的奇绝惊艳,百泉飞瀑的水润福泽。老桥的石板、神庙的香火,承载着过往的回忆;千年的古城、市井的巷陌,续写着历史的传奇。这里是晚清名臣丁宝桢的故乡。

  织金县城的这座凤西书院,曾是丁宝桢教书育人的地方,现在,这里是丁宝桢事迹陈列馆。

  丁宝桢(1820—1886年),清朝平远州(今天的贵州织金县)牛场人,咸丰三年,33岁的丁宝桢考取进士,相继任岳州、长沙知府;48岁任山东巡抚,57岁升任四川总督。“平远奇男抚东督川勇于任事惩恶扬善一身正气,晚清重臣爱国为民睿智超群廉洁奉公两袖清风”,这幅对联概括了丁宝桢一生的功绩,也是他德政双馨的人格写照。而丁宝桢这种高尚人格的形成离不开家规家风的训导和熏陶。

  今天是丁氏家族祭拜祖先的日子。乾隆初年,先祖丁福汉,经商来到贵州平远州牛场镇,见这里山青水秀,民风淳朴,就定居下来。丁福汉虽是生意人,却十分重视子女教育。他的儿子丁公俊是一位秀才,留下了一首家规诗。

  众人诵读:

  人非圣贤无高下,世代忠良不可差。

    读书耕田不误时,精忠报国品自嘉。

    廉洁奉公身高洁,尊老爱幼在天涯。

    一旦蒙恩受命时,不负朝廷不负家!

  牛场丁氏后人 丁忠武:

    这首家规诗的大意呢,就是说作为百姓人家,要勤耕苦读,做人要尊老爱幼,为官要清正廉洁,不辜负国家和族人的希望。这一首家规诗对丁氏子孙每一代的影响都比较深。

  百余年间,在家规祖训的训导下,丁氏家族人才辈出。丁公俊之子丁必荣,37岁入仕,先后任四川酉阳州州判和昭化县知县,廉洁敬业。丁必荣之子丁世棻,27岁成为优贡,在贵州镇远府训导职位上,十年如一日,克勤克俭,兢兢业业。

  丁宝桢是丁世棻之子,深受先辈家风涵养,进入仕途后,精忠报国,清正廉洁,在晚清风雨岁月中淬铸了不朽的爱国为民精神,成为声名远扬的晚清重臣。

  在山东济南,至今还保留着这座清代巡抚院署大堂,丁宝桢任山东巡抚时就在这里办公。

  山东省济南市文史学者 雍坚:

  晚清时期丁宝桢是山东颇有作为的地方官,他在山东创办了山东机械局,开辟了山东近代工业的新篇章,此外,他在文教事业上非常有作为,创办了尚志书院,创办了山东第一个官书局。

  至今,在济南军门巷,人们仍将丁宝桢的生平事迹详尽地展示着,以表达对他报国爱民的敬重和怀念。

  丁宝桢认为,做官就要担当为民,勇于任事。

  在济南崇孝苑碑林里,一块石碑上记载着同治十年黄河在山东郓城决堤,丁宝桢带病治理黄河水患的事迹。

  山东省济南市文史学者 雍坚:

   “宫保丁中丞,方以急乞假”,宫保就是丁宝桢,丁宝桢当时正因病请假,“急赴途之”,急忙赶到现场,督察(治理水患)的这个事,“至二月二十四日工竣”,从正月到二月二十四日就完工了,“工竣合龙”,就把黄河这个口子堵住了。

  同治十二年,黄河又一次大决口,数百万人流离失所。面对滔滔洪水,各地紧急调来的治河官员纷纷推诿,束手无策,以致华北五省几十个州县被洪水淹没了整整一年。此时,55岁的丁宝桢正告假在贵州家乡,得知灾情严重,便千里迢迢赶回山东,主动请缨治水。

  这段历史被记录在山东菏泽黄河边的障东堤石碑上,这块石碑距今已有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

   山东菏泽市博物馆原馆长 时维亮:

    新筑障东堤碑,这个碑的大体内容就是记载了丁宝桢组织军民修筑障东堤的全过程,上面特别强调了,“工惟其坚,用惟其省”,工惟其坚就是要把这个工程做的坚固,保证质量,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还要去节省,为了保证这个呢,就特别写了“物料有稽”,都是经过审计的,都是经过考验的,经过检查的。

  从酷暑到寒冬,在丁宝桢的率领下,军民同心,历时半年筑起了高十四尺、宽三十尺、厚百尺的障东堤。二百五十里的障东堤修好后,近百年来黄河此地不再决口,保证了方圆几百里村庄的安全,造福着当地的百姓。

  现在,当地百姓仍对丁宝桢治理水患的功德念念不忘。

  在山东菏泽,距障东堤三四十里处,三年前村民苏江起从七米深的地下挖出了一块“民不能忘”的石碑,这块石碑就是当地百姓为感念丁宝桢治理黄河而刻立的。

  山东菏泽牡丹区李村镇西李庄村 苏江起:

  小时候一直都在那个地方玩,对它(石碑)还是有感情的,三十年前,由于洪水灌地,给冲倒了,在三年前,想着让这两块碑出土,当时也没想到埋这么深,二十多个人打了两个多月,才把它找到。

  在山东,这些石碑承载了百姓对丁宝桢这位好官的深深怀念,而在丁宝桢的家乡贵州织金,人们正用另一种方式来纪念他。

  2016年5月,织金县文体广电旅游局正在排练大型历史情景剧《丁宝桢》,是当地为纪念丁宝桢而推出的,所有演员都是织金本地人。剧中选取了丁宝桢人生中的几件大事,其中就有丁宝桢在四川造福百姓修都江堰、兴利除弊改革盐政的故事。

   都江堰讲解员:

   我们现在走上的这条大道呢取名为堰功道,两手边陈列着各个时期,都江堰治水先贤的雕像,走上来的这第一位呢便是我们眼前的丁宝桢了。

  丁宝桢任四川总督时,都江堰水利已经失修多年,导致水旱灾害频繁。由于当时财政空虚,工程积年累积问题严重,修复工程困难重重,但是丁宝桢心系百姓,敢于担当,到任后立即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大修都江堰。

  在丁宝桢的主持下,都江堰完成了清代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修复,累计修渠70多里,砌堤一万多丈,使灌溉范围由原来的一万亩扩大到后来的十多万亩。

  都江堰修缮完成后,丁宝桢用剩余银两在岷江内江上修建了这座石柱木结构南桥,方便百姓交通往来。现在,这座南桥是都江堰景区著名景点,也是当地百姓休闲纳凉的好地方。

  任四川总督期间,丁宝桢还对四川盐政进行了改革。

  贵州省织金县文联副主席 吴勇:

    丁宝桢到四川之前呢,事实上四川的盐政收入是比较少的,为什么这种情况呢,当时由盐商同我们分管盐税的部分官员互相勾结,多销少报,造成了税收的大量流失。

  丁宝桢到任四川后,一边打击官商勾结,一边改革盐政,将“官督商销”制改为“官运商销”制,统一食盐运输,并积极整顿运务,清理整修水陆运盐道路。

  改革使四川省的财政从原先的年亏空50多万两,转变为年盈余150多万两,还让贵州等地的食盐价格大幅下降,老百姓能吃上盐,他们对丁宝桢非常感激,他们将当时运盐进入贵州的道路称之为“宝桢盐道”。

  除了盐政改革,丁宝桢还大力整顿吏治、改革弊政,倡导清廉务实之风。

  当时四川官场上,有赠送节寿礼金的规定,每到逢年过节、官员寿辰,各级官员都要向上级送礼,借以获得上级宠信,为此官僚们挪用公款、收受贿赂、搜刮民脂,形成恶性循环。丁宝桢到任后,坚决废除了节寿规礼。

   贵州省织金县文联副主席 吴勇:

    丁宝桢认为这些风气,一害国家,二害群众,他就坚决采取了措施,下令所有的各级官府都不允许再送礼金。

  丁宝桢还查验四川各级官员的账目,惩治了一批贪官污吏。并裁撤了营私剥民、用度奢侈的“夫马局”,他的各项改革扭转了四川的贪风劣习,使四川社会经济焕发新的生机,然而,他也面临重重阻力,举步维艰。

  但是,丁宝桢以国计民生为重,不怕丢官罢职,不怕挟私报复,坚忍不拔,百折不变,立志将各项改革进行到底。

  对此,他在给儿子丁体常的信中说:“遵率祖父家规,我之做官,志在君民,他无所问。宁可被参而罢黜,断不依阿以从俗,而自坏身心,贻羞后世也!”“为官,第一要务是为民。盖民为国本,培养民气即是培养国脉。凡有害于民者,必尽力除之。有利于民者,必实心谋之。”

  丁宝桢的直系五世孙至今保存着丁宝桢与丁体常的往来书信。这些家书时间跨度16年,内容包括励志、修身、爱民、报国等等。

   丁宝桢直系五世孙 丁垂健:

   光绪二年,我的曾祖父丁体常,被朝廷吏部发往山西去做候补知府,从那个时候呢,丁宝桢就以书信的方式教导儿子,如何做官,如何持家,如何为民。丁宝桢在家信中告诫儿子要秉持公正之心,根除利欲之心,做一个廉洁爱民的好官。

  除了为官之道,对于做人,丁宝桢规劝儿子要厚道正直,不要谋求钻营。

   丁宝桢直系五世孙 丁垂健:

  “至做官一事,原是讲求做事,其补署一切,应听之天命。万不可有心其间,一涉有心,即易入于钻营,将顺卑鄙一路,切毋以此为念。立定脚跟,做人做事,方是大丈夫所为。”

  关于治家,他告诫儿子要勤俭节约。

  丁宝桢直系五世孙 丁垂健:

   这个书信中还有关于(丁宝桢)劝诫他儿子要节俭,家用不要和别人去攀比,“家用务宜节省,肥浓易于致病,不如清淡之养人。华服适滋暴殄,不如布衣之适体。”

  丁体常在父亲丁宝桢为官做人的的教导下,从大同知府、甘肃按察使,到广东布政使、护理广西巡抚,一直坚持着勤恳做事、为官清廉的祖训。

  丁宝桢与丁体常的往来家信,也被丁家后人收藏并整理成《丁文诚公家信》。

   丁宝桢直系五世孙 丁垂健:

    这些家信对我们后人影响挺大,比如说,“事事悉存忠厚之心,不敢侮人,不敢慢人,遇有善事量力乐做,不可妄取民间一钱,如供余之内,稍有赢余,即以之救济穷苦贫民。”

  这一封封家书的谆谆教诲,既是丁宝桢一生身体力行的立身处世原则,也是他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

  在丁氏家规家风的熏陶之下,丁宝桢的后世子孙中涌现了一批贤能之士。

  丁道衡是丁宝桢的侄孙,也是中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和教育家。1927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后参加中外科学考察团到西北地区考察,历时三年,行程数万里,在内蒙古草原的白云鄂博发现了特大铁矿,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包头钢铁基地建设和大西北开发做出重大贡献。

  织金县贯城河边的浮雕栏杆上雕刻着丁道衡的事迹,不远处丁宝桢的故事也雕刻在栏杆上,两位不同时期的丁氏名贤就这样在一个空间里重逢了,把他们连在一起的正是让人敬仰的丁氏家风。

  这些雕刻讲述了他们生平中的重大事件和精神追求。

  其中一幅雕刻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1886年,丁宝桢66岁,这位倾尽一生心力报国恤民的老臣,感到去日不多,辞世前在病榻上强撑病体,给朝廷写了一封《叩谢天恩遗折》,陈述振兴国家的建议。而此时,他的家人却很忧愁,因为丁宝桢为官清廉、常年扶危济困,家中竟然连安葬他的钱都没有。

  《清史稿·丁宝桢传》对于这段故事是这样记载的,“丧归,僚属集赙,始克成行云”。意思是丁宝桢去世后,竟是同僚凑钱才将他安葬,当时为他捐资的人排起了长队。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了表彰丁宝桢的功绩和品行,朝廷颁旨,允许人们在山东、四川、贵州等地为丁宝桢修建祠堂。

  2016年6月,来自全国各地的丁氏后人,相聚在贵阳的丁公祠。

  丁氏后人 丁迎春:

   今天我们相聚一堂,缅怀先祖,重温祖训,将丁宝桢的家风家训发扬光大。

  家风隽永,浩气长存。报国爱民、清正廉洁是丁宝桢一生坚守的价值追求,也是丁氏家风中最为鲜明的价值观,它不仅融入丁氏后人的血脉,而且成为激励世人的强大精神力量,砥砺人心,薪火相传!

  

  凤西书院

  ●丁宝桢家书摘编

  勤勉为官

  尔①既作知府②,持心须公正,操守须廉洁,作事要勤速,问案更细心。

  【注释

  ①尔:丁宝桢长子丁体常。

    ②知府:此信写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农历二月二十五日,其时,丁体常刚刚赴任山西蒲州知府。

  【译文

    你既然当了知府,就必须持有公正之心、保持清廉的操守,日常工作更加勤勉高效,审问案件更加认真细致。

  至于做官,一切补署,自有天定,不可强为。我们只尽其在己。何谓尽己?不怠惰,不推诿,不轻忽,不暴躁,而又歉以处己,和以待人,忠厚居心,谨慎办事,如是而已。

  【译文

   如何看待做官的问题,我认为所有职务的任免,上级都会根据相关规定作出决定,不能钻营强取。在其位、谋其政,无论任何岗位我们都要做到尽职尽责。何谓尽责?就是遇事不懈怠懒惰,不推诿扯皮,不玩忽职守,不粗暴急躁,而且又要永远抱着谦逊的态度,和善待人,心地要忠实厚道,办事要认真谨慎,如此才好。

  尔凡事当以情理酌之,不可太随和,亦不可太拘渥。总是虚心下人,谁所见者是,即惟谁之言是从。一切推心与人,自无不可共事和衷之理。

  【译文

  你处理任何事情都要思考是否符合情理,既不能人云亦云无主见,也不能过于固执不变通。对他人总是虚心谦下以待,只要人家所提意见正确,无论是谁都应听从。只要一概与人推心置腹,就没有不能和谐共事的理由。

  然从此当愈加谨慎廉洁,凡办公事,一切从核实办理,凡有稍涉作弊者,无论大小,一概严禁,不可轻为他人动摇,稍改初心,是所至嘱!

  【译文

   随着职务的升迁,应当更加谦虚谨慎、廉洁奉公。处理任何公务,都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公平公正。在你的管辖范围内,只要涉及营私舞弊、违纪违法,无论事情大小,坚决予以制止和严惩。千万要记住,绝不能被任何外界因素影响,动摇、改变自己的原则和初衷,这是我对你最重要的要求。

  爱民养民

  至作官,只是以爱民养民为第一要事,即所谓报国者亦不外此。盖民为国本,培养民气即是培养国脉。缘民心乐,民气和,则不作乱,而国家予以平康,此即所以报国也。尔以后务时时体察此言,立心照办。凡有害民者,必尽力除之;有利于民者,必实心谋之。

  【译文

    作为一名官员,须把爱民养民作为第一要事,这其实也是报效祖国的表现。因为人民就是国家的根本,凝聚民心,培养民众的精神气概,就是打牢国家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基。因为只要人民群众心齐气顺、安居乐业,就不会心生怨气、惹是生非,而国家也能够安定繁荣。所以说,亲民爱民就是报效国家最直接的体现。你在以后的工作中,要结合实际体会省察我所说的话,务必牢记于心、认真践行。凡是不利于民众的事,必须坚决制止;凡是对民众有益的事,必须用心做好。

  事事悉存忠厚之心,不敢侮人,不敢慢人。遇有善事,量力乐做。不可妄取民间一钱,如公余之内稍有赢余,即以之救济穷苦贫民。

  【译文

    处理任何事情都要保持忠厚诚恳之心,绝不能侮辱人,也不能怠慢人。凡是遇到好事,都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乐于去做。不可以乱取民间的任何钱财,如果自己的俸禄稍微有些盈余,就用来救济穷苦贫民。

  地方虽苦,苦于无钱耳,是苦在官。而百姓之性命身家,则皆待尔以安。若尔自以为苦,则必剥民以自奉。是尔之苦,实不为苦,而百姓则真苦中苦矣!

  【译文

    工作的地方虽然条件艰苦,无非是财政紧张,无多余的钱财,官员的日子比较清苦。而广大百姓的身家性命,都得依靠你这个父母官获得安定。如果你总认为自己的日子苦,势必会剥削榨取民众,以供自己享用。其实官员的苦根本算不上真正的苦,广大百姓群众才真是苦中苦呢!

  清廉自守

  银钱一事尤须清白,局中点滴均须归公。每月必将一切收数、支数各项,详细开摺,呈送查阅,以昭清晰。不可一毫苟且,至嘱!至嘱!

  【译文

  在财务方面必须清白,管辖范围的所有财物必须归公。每月详细做好账目的收入和支出,主动呈送上级和有关方面审查,切实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这个问题上绝不能有一点马虎,你千万千万要记住!

  作官讲操守,必须穷而益坚,分毫不为外物所摇夺,斯为真操守!

  【译文

   当官要有操守和品行,必须做到处境越窘迫,意志越坚定。面对诱惑坚定自若,不义之财分文不取,这才是官员的真正操守。

  凡一切节寿陋规,万不必受。若收受陋规,则无以自问,又何以对人?且州县送陋规,无非取之于民。尔取州县之一,州县即取民之十。

  【译文

  对下级以过节祝寿为名送来的礼金礼品,即便这已是当今官场惯例,但也绝不能收受。如果你收受,就冲破了自己的行为底线,今后将如何要求别人?下属州县官员送给你的礼金礼品,无非是从百姓那里榨取而来。如果你收取下级一分,他们就会从百姓那里榨取十分。

  尔当于“利”之一字,斩断根株,立意做一清白官,而后人则受无穷之福。尔欲做官,须先从此立脚,万不可效今时丧心昧良者流。

  【译文

    你应当从脑海里将“利”字连根斩除,立志做一个清廉自守、无私为民的好官,那样,后世也会福泽绵延,受益无穷。如果你想成为一名百姓爱戴的好官,就必须以清廉自守为根本,绝不能与当今官场中丧心病狂、良心泯灭之徒同流合污。

  修德尚俭

  不生一毫满假心,不生一毫夸大心,不生一毫嫉妒心,不生一毫怨尤心。遇有可行好事,则随时随处,尽我力而为之。遇有人难,如己之难;遇有人急,如己之急。宁可损己以益人,切毋强人以说①我。

  【注释

   ①说:通“悦”字。

  【译文

   为人不能有一丝一毫自满自大、夸大其词、怨恨嫉妒和怨天尤人。如果遇到做好事的机会,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尽力去做。要把别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把别人的急事当作自己的急事。宁可损己利人,也绝不能损人利己。

  我等处此,必须立志刻苦,遵率祖父家规,再加之以厚道,再加之以谦让。遇好事则必做,有坏事则必改。

  【译文

    我们处在当今社会,必须立志刻苦,遵从祖先父辈订立的家规。待人接物应心地仁厚,同时,还要注重谦逊礼让。好的事情坚持去做,坏的问题坚决改正。

  家用务宜节省,肥浓易于致病,不如清淡之养人。华服适滋暴殄,不如布衣之适体。试看作官之家,奢侈无度者,究有几人可长久?

  【译文

   家庭日常用品必须节俭,长期大酒大肉容易生病,不如清淡饮食养人。华丽的衣服容易滋长奢靡浪费的风气,不如普通布衣适合生产生活。试看古今往来的官宦之家,凡是奢侈无度的,又有几人能够延续长久呢?

  

  贯河环绕的织金古城

  ●专家观点

  谭德兴:把爱民养民作为仕途第一要务

  作为晚清中兴名臣,丁宝桢获得的社会评价极高。其治水患、办洋务、御外侮、建书院、修水利、改革盐政、整顿吏治等事迹,身前享誉海内。其于四川总督任上病逝,士绅百姓争相祭祀,山东、四川、贵州分别建祠,身后影响深远。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丁宝桢之所以能够得到社会各界一致肯定,在于其在为官从政生涯中,始终坚守明确的价值观,报国恤民、廉刚有威、疾恶如仇。他一生清正廉洁,其为官之道凝聚着儒家“保民”“养民”“教民”的光辉思想。李鸿章称他“两袖清风,一无所有”。时人赞其“清风亮节,冠绝一时”。

  丁宝桢非常注重个人修养,并且言传身教,将自己的修身处世、为官做人之道传之后人。丁氏家风主要体现在丁宝桢与子侄们的大量书信往来中,后人将其整理成《丁文诚公家信》,形成了一套系统规范的家规家训,内容包括励志、修身、治家、爱民、报国等。在书信中,丁宝桢教育在外做官的儿子丁体常如何为官做人,成为其家风家训的鲜明特色。其中很多方面今天仍能给我们以启示,值得人们学习和借鉴。

  其一,修身正心,这是为官的基本前提。《礼记·大学》云:“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个人的身心修养,是齐家、治国的基础。丁宝桢深知个人修为的重要性,十分注重加强个人道德修养。他在给儿子丁体常的信中说:“至作官一事,原是讲求做事,其补署一切,应听之天命,万不可有心其间。一涉有心,即易入于钻营,将顺卑鄙一路,切毋以此为念!”丁宝桢告诫儿子,为官之道,心念很重要,为官的初心就是为民做事,不应该涉及其他目的,若有心钻营,则只会走入卑鄙的邪路。他不断叮嘱身居高位的儿子“居官之要”就在于“和以待人,忠厚居心”“反己内省,益存好心”。丁宝桢自己也常常“深自刻责,时时省过”。显然,不断加强身心修养是丁宝桢能存好心做善事的根本保障。丁宝桢的言行指引后人,为官者要端正初心,要一以贯之秉持为民做事的思想。

  其二,爱民养民,这是为官的第一要务。丁宝桢为官,一切以老百姓利益为思考的出发点和行动的归宿。他告诫在山西做官的儿子:“至作官,只是以爱民养民为第一要事,即所谓报国者亦不外此。盖民为国本,培养民气即是培养国脉”“不使一事不可对民,一念不可对民”“凡有害民者,必尽力除之;有利于民者,必实心谋之”。丁宝桢认为“民为国本”,爱民养民,就是为官者报效国家的第一要务。他经常叮嘱儿子:“须刻刻以爱民为心。遇有词讼各事,民事即己事,切不可忽略延玩”“发钱须求滴滴到百姓身上,使民霑实惠,钱不虚糜,方为尽职。”丁宝桢的为官之道就在于以民为本,诚心诚意为民做事。政措实施与否、效果好坏与否,权衡的依据皆是百姓利益。他治理黄河水患、筹措西南边防、改革四川盐政、建书院修水利、整顿辖区吏治等,一切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在百姓利益上。丁宝桢认为,官员是否尽到职责的判断标准在于老百姓是否得到实惠。他还特别给年轻的从政者以忠告:“年轻人作官,须求吃苦耐烦,时时以百姓为心,斯得之矣。”有损百姓利益的心念一点不能存,有损百姓利益的事情一件不要做。诚心实意,勤勤恳恳为民办事才是为官的正道。爱民养民不但是晚清重臣丁宝桢的做官要务,也是古今从政者所应牢记的为官本质。

  其三,廉洁奉公,这是为官的基本操守。个人品德高尚,为官动机纯正,这些只是为官的基本前提。但一个官员仅有这些基本前提,不等于能做一个好官,因为做官要落实在365天的具体行动之中。因此,如何在官场中始终如一地保持良好操守尤为重要。丁宝桢在给儿子体常的家书中写道:“其职则尤重表率。尔既作知府,持心须公正,操守须廉洁,作事要勤速,问案更细心。”丁宝桢认为,官员要为身边人做好表率,廉洁奉公是做官的基本操守,要时时铭记于心。作为官员,不但自己要严以用权,同时更要严格约束家人和亲属。丁宝桢反复叮嘱为官的儿子,“尔当于‘利’之一字,斩断根株,立意做一清白官,而后人则受无穷之福”,坚决反对官员做“伤天害理虐民之事”,坚决反对收受贿赂。丁宝桢告诫在山西作官的儿子,即使家中再缺钱粮,也决不可挪用官家一丝银钱,“不可妄取民间一钱”“作官讲操守,必须穷而益坚,分毫不为外物所摇夺,斯为真操守”。廉洁奉公做事,清清白白做人,这是丁宝桢始终坚持的为官操守。丁宝桢如是说,也是如此做,而且丁家为官的子孙后代也无不以此为训,丁氏一门为官者两袖清风,为世人所景仰。

  口头上说为百姓做好事容易,但真正落实到实际行动就不那么容易;为百姓做一件好事容易,但一生坚持为百姓做好事就不那么容易。不忘初心,始终如一坚持为百姓做实事、做好事,廉洁奉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些是丁宝桢一生为官的价值追求,也是今天的人们特别是为政者值得学习借鉴的一笔重要的精神财富。(贵州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 谭德兴)

版权所有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CopyRight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大路1069号  86891931  邮编:31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