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一个人战胜不了自己,制度设计得再缜密,也会“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希望同志们“吾日三省吾身”,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央办公厅各单位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吾日三省吾身”,出自《论语·学而》。曾子在回答孔子提问时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每天都多次自觉省察自己,查看为别人做的事是否尽心竭力,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心诚意,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温习了。简而言之,就是自查“忠”、“信”、“习”的功夫。 曾子16岁拜孔子为师,深受孔子教诲,一生讲求合乎礼制,谨守道德不逾矩。他在弥留之际,还命令儿子给他换掉只有大夫才能用的席子。他之所以能做到守礼法甚于生命,就是得益于长久的“三省吾身”习惯养成的严以律己、知错必改的精神,最终成为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贤人。 自省的精神是儒家的基本精神,历来为古代士人所推重。孟子提出了“反求诸己”。荀子则把自省和学习结合起来,作为实现知行统一的一个环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西汉扬雄在《逐贫赋》中说道:“三省吾身,谓予无愆。”意为每天多次自我反省,就可以避免过失。宋代朱熹在《四书集注》中说:“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自省是“修身之本”。儒家讲求“内圣外王”,内圣即指自身的修养,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自身修养,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人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生来都有缺点,但是通过不断的自省和学习就能出类拔萃,成就卓越。怎样发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不外乎两个途径,一是他人提醒,一是自我反省。一个人不可能时时刻刻处在他人监督提醒的场合中,如果内心防线失守,哪怕外界约束再紧,监督再严,也会“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反躬自省是破除“心中之贼”的终极思想武器。修身的问题解决了,其他的具体问题才能解决。因此,自古以来成大事者,未有不重自省自律者。 自省是一件严谨的事,容不得半点马虎。但要做到时时自省是非常困难的。这是为什么呢?认识到错误不难,但要用坦诚的心灵面对它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就像一个人亲手割掉自身的毒瘤,需要巨大的勇气。就连孔子都发出感慨:“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论语·公冶长》)所以说,懂得自省是大智,敢于自省则是大勇。 古往今来,反躬自省的典范并不鲜见。北宋宰相文彦博小时候因为顽皮经常犯错误,为了加强对自己的监督,他准备了两个罐子,每天做了有益之事,就在一个罐子里放一粒红豆;做了无益之事,就在另一个罐子里放一粒黑豆。他每天检查红豆和黑豆的数目,以此警省自己,终于红豆越来越多,黑豆越来越少。这两个罐子使他一生受益匪浅。 同一时期的北宋名臣范仲淹在每晚睡觉前,一定要回顾一下当天所做的事,看是不是对得起当天所得的俸禄,如果对得起,就能安稳熟睡;如果对不起所领的薪水,就整夜都睡不好,第二天一定要补足欠缺的部分,才能安心。 回过头来看当今为人所敬仰的人物,修身自省也是其实现自我控制约束之道。福建省东山县原县委书记谷文昌把党纪国法、公义廉耻作为心中的一把戒尺,始终坚持严以律己,坚持“当领导的要先把自己的手洗净,把自己的腰杆挺直”。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见贤思齐,经常对照雷锋、孔繁森等先进典型寻找自身的差距,以榜样为镜,在反思中不断完善自己。他们的事迹告诉我们,养成“吾日三省吾身”的习惯,不断上紧思想发条,能够跳出自身的局限来重新审视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正确,把准人生的航向,从而为以后的行动打下基础。 “君子检身,常若有过。”(《亢仓子·训道》)现代社会中,诱惑无处不在,每个党员领导干部都面临着形形色色的考验。为此,我们更应常备自省之心。从近年来查处的一些“苍蝇”、“老虎”中不难发现,其中相当一部分人一开始也有一颗为国为民、清正廉洁之心,却最终走上贪腐之路,原因就在于缺少自省,面对诱惑,常以“下不为例”原谅自己,以“小节无碍”宽待自己,以“仅此一次”放纵自己。于是一步步忘记了初心,丢掉了信念,终于“积羽沉舟,群轻折轴”,直到锒铛入狱,才幡然悔悟,此刻再想修身,已是后悔晚矣。这样的教训,一定要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庄子·人间世》曾记录颜回准备出游,向孔子请教游说之法。孔子指出颜回尚未认清自己,叫他先做到“心斋”。这个“心斋”,说白了就是自省。在精神的斋戒期,一方面,应注意从小事和细微处陶冶情操,常念“紧箍咒”,真正做到防微杜渐,砥砺品行。另一方面,要做到“慎独”,始终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戒惧心态,无论是人前还是人后,公共场所还是独处之时,都坚守正确道德信念,自觉做情趣健康、品行高尚的楷模。如此,才能抵制各种歪风邪气的侵蚀,“任尔东西南北风”都刮不倒,任你什么“糖衣炮弹”都击不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