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类别: 首页  史海钩鉴
爱国反腐倡廉的易顺鼎
发布时间:2011-11-25   来源:学校网站    浏览人次:294


    易顺鼎(1861-1916),字仲硕,号眉伽,晚号哭庵,湖南省寿汉人。光绪丁丑(1877)举人。先任两江总督刘坤一幕僚(参谋)。中日甲午战争,腐败的清政府一败涂地,派李鸿章赴日签定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其中有赔款和割让台湾的条款,条约公布后,全国人民纷纷指斥李鸿章为卖国贼。易顺鼎激于爱国热情,冒死上书,对朝廷的割地丧权进行非议,并痛劾李鸿章的误国之罪。“言人人所欲言,言人人所不敢言”。但腐败的朝廷不治他罪已是万幸,哪管他的意见。
  易顺鼎悲愤不已,毅然投笔从戎赴台湾抗日。他说:“吾愿只身入虎口,幸则为弘高犒师,不幸则为鲁连滔海。”当时台湾局势已很严重,台湾巡抚唐景崧微服出走,大将军刘永福和丘逢甲被困台南。易顺鼎在困难当头,渡海到台南与坚守那里的刘永福、丘逢甲筹划守台大计。然后又受两将军委托返大陆求援,他去武昌、南京求援于张之洞,得不到张之洞支持,易顺鼎悲愤交加,不顾个人安危重返台湾抗日,直到台湾失陷(1895年5月),才于混乱中乔装返回大陆。
  一、轻装上任
      易顺鼎于宣统元年(1909年)从端州调任高、雷两州巡道兼兵备道。巡道又叫观察,职位在知府知县之上,是管辖高州、雷州二府九个县即今之茂名、湛江两市辖区的信宜、高州、化州、电白、吴川、廉江、遂溪、海康、徐闻等县(市),官衔不小,权力是省布政司的参政参议。主要职责是对地方军政官员进行监督,反映民意,对渎职者进行弹劾。易顺鼎离端州走马上任仅带师爷和随从各一人,轻车简从上任,从陆路经云浮、罗定、信宜来到高州,历时5天。那时虽说官家驿道,即使坐轿一样坎坷颠扑,路途劳碌不堪。何况巡道身体不好,同二个运输挑夫一起。他们一行晓行夜宿,终于在第五天下午五时左右到达高州城。
  来到高州大街府衙,当时高州知府叶大华刚从茂名县知县升任,还兼任茂名县知县。他们都是新官上任,好不高兴。叶知府便请来乡绅名人十多人,宴客共三席,举行宴会欢迎。宴席佳肴少不了燕窝、烧烤、山珍飞禽。易巡道虽然表面客套感谢,但心里不是滋味。这种奢侈浪费他一向反对,主张八碟菜中有五碟青菜,但初次接风不好发作。他席间最高兴的是结识几位文人,如举人梁宗榘、周先声、杨彦清等。虽然席间言语不多,但发觉这三位言谈甚是投机,相识恨晚,所以相约假日再叙共游高城。
  当晚宴毕回住官舍,官舍是知府衙门内最后一进,青砖砌墙,杉木方条,青瓦为上盖。正面一大厅两个房,两边走廊也是一厅两房,中间大天井有两棵木棉树正开着红花。巡道和师爷各住正屋一间房,大厅是巡道办公会客使用,随从和二个衙役住右边二间房,供差遣和保卫。衙吏三人则在左边厅房及右边厅办公,下班回家。三两天无事巡道对新环境的官舍有感赋诗:“清绝衙斋似古祠,吏忙抄牍没抄诗,一花竟可红三月,双鬓还得绿几时。”
  二、巡访明志
  五天后,易巡道便约梁宗榘、周先声、杨彦清等人同随从共五人微服私访,认识高州环境和风土人情。先到城东冼太庙,看到香火鼎盛,朝拜不绝。在冼庙,易巡道看到墙上苏东坡《冼庙》诗,便高声朗读起来:冯冼古烈妇,翁媪国于兹,策勋梁武后,开府隋文时,三世更险易,一心无磷缁,锦伞平积乱,犀渠破馀疑,庙貌空腹存,碑板漫无辞,我欲作铭志,慰此父老思,遗民不可问,屡句莫余欺,牛暴 牲菌鸡卜,我当一访之,铜鼓壶卢笙,歌此迎送诗。易巡道读完诗,回顾身边挚友赞道:“真是中国的巾帼英雄,举世无双,高州人之福也”。众人答道:“巡道所曰极是”。此时,巡道怀着对冼夫人崇敬之心,诗兴油然而生,即席赋诗《高州春城》:“岭外人烟百粤通,高凉无日不炎风,潘仙丹灶空山里,谯国灵旗夕阳中;蛤蚧鸣时春水绿,鹧鸪啼处木棉红,蛮材祠庙宣箫鼓,愁绝天涯一病翁”。
  他们高兴游访了城东,次日便渡鉴江河到城西观山巡访,这里既是高城一景,又是百姓朝拜仙佛的地方,可以与民同聚,深入了解民情。他们登岸后即从曲径通幽处来到仙易亭,首先了解潘茂名的史迹。潘茂名是高州历史名人,西晋永嘉道士,是道教养生派又叫丹鼎派,与罗浮山葛洪同时期的名人,茂名浮山岭下潘坡村人,在观山研制丹药20年,制出大小“还魂丹”、“九转金丹”,到高州、雷州、廉州(合浦)医治黎民百姓无数,医德高尚。一年高州洪水,灾后瘟疫流行,他每天来回往返十数处救治黎民,因筋疲力尽,一天晚上救人回到升岗观自己也病倒去世了。群众出于对他救死扶伤十分感动,由此产生尊敬和爱戴,不愿说他逝世,而都说他升仙去了,事迹为后世传颂。隋文帝开皇18年(公元598年)命其名为茂名县属高凉郡。唐太宗贞观18年(公元644年)命其姓(改南宕州)为潘州,因为他是品德高尚医术高超,为救人自己殉职的著名医生。所以,隋、唐的开国明君表彰他的功德而以姓名州,以名名县,实属历史罕见。易巡道听后称赞不已,认为潘茂名为救人而殉职实属难得,隋文帝、唐太宗表彰他亦是以民为本之道,潘茂名可谓神医。他再看原碑文,对潘茂名更加崇敬,也更了解高州人文文化。回到府衙易顺鼎即赋诗《仙易亭》,表达自己以潘茂名为榜样,济世救人的志向,诗曰:“高州潘仙人,西晋有遗迹,自从六朝来,昭著在国籍;以姓名其州,以名名其邑,神仙名缥缈,独此可徵实。石船与丹灶,南在冼庙侧,观山留玉井,昔日泉清洌。我来访仙踪,山青复云白,太守郁文初,事载翁山集。潘仙曾入梦,问答话可悉,相与谈易理,仿佛若面觐。遂于郡城西,筑亭号仙易,著诗称易记,昔哉书亦佚。……我闻兹亭名,屡见兹亭额,初不识其由,谛视碧间碑。即是太守笔,文字未漫漶,苔藓待摩剔,周君任响拓,当有墨本出。”   
  三、抨击腐败
    一日,易顺鼎到高城一个叫“双渚渔歌”的地方体察民情。漫步行到西江渡口,步入两个大沙滩,观看江上渔民捉鱼,尤其听到渔民边工作边唱歌。易顺鼎是湖南人,听不懂渔民在唱什么,请教三位地方举人,得知渔民唱的是高州民谣,反映高州民情,痛斥官府腐败。他们再到沙滩岸边船屋访问老渔民、船民并录下渔民所唱歌词。易顺鼎回衙后感触甚深,不管高州文武官员高兴不高兴,用他访问观察民情所得事实,以发自内心的心声,慷慨激昂地作《高州谣》,公开抨击高州文武官员,要他们收殓恶行。诗歌是这样写的:“有盗满山兵不捕,日戕老父掠儿女。有民患饥官不哺,高州民死作腊脯。又见淫霖害禾黍……君莫作高州民,高州民死作腊脯。君莫作高州官,高州官多无肺腑”。
  他严厉抨击当时高州文武官员,用语凌厉,不留情面,直话直说,体现他办事的风格。因为他们亲到高州各地遍访问民情,耳闻目睹官府的腐败行为,作为监察官员的他内心十分难过,痛心疾首写下肺腑之言。
  过了数月,周先声到衙门拜访易顺鼎,告知遇盗得免。数天前一天晚上,周正在入睡,于朦胧之中,盗贼入周家行窃,幸而发觉,“喊贼”叫醒家人。于是家中哄动,贼人也趁黑夜之中匆忙逃走,周吩咐家人不必追赶,这可能是被迫为盗的。易顺鼎听后,似有所感,触动了他的反思,自愧为官不能保民。他便有感而作《周先声遇盗得免》诗:绿林豪客瞰孤逢,?荧惊从睡梦中,却赚好诗吟李涉,未尸(空占职位)恶少谢卢同,鸣孤黑衣忧方大,铸豸丹尸(主持官员空占职位)事岂终,愧我豸主持?斧,崔符空对一花丛。
  针对当时高州盗贼掠民情况,易顺鼎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他在《高州改善清乡议》中一针见血指出:“匪与富家大族互相利用,――任情纵意以害穷民,抢农民的牛,盗窃农民的猪,还劫农民的粮食衣物。富家大族既不甚受害,因为他们有打手,有团兵保护。则虽是害穷民,穷人苦不堪言,而其地方文武官吏,见富家大族不以为意,亦相习不以为意。而听之忘之,於是匪害虽炽,而受匪害者不过穷民。欲治匪者亦不过穷民,而富家大族文武官吏因皆不欲治匪也。即或循例一言治匪,而究竟隔膜,非切肤之灾。盖创钜者痛始深,无创者不知痛此亦自然之理无足怪也。夫穷民无势力欲治匪者不能,有势力治匪者而不欲。官伸不问盗匪之世界,而穷民呼号无所,救死不能,亦唯有变为盗匪,苟活其性命而已矣!”
  易顺鼎既抨击富人与官吏勾结不顾穷人的死活,又同情官迫民反令穷人伦为盗匪,原因是为求活命而已矣!作为清廷派驻的高雷巡道兼高雷兵备道,能够深入了解民情,体恤民情,抨击腐败,实不可多得。
  四、保境安民
  易顺鼎同梁宗榘等人到高州城北,观看明朝吴国伦知府修筑的小函谷抗倭寇遗址,杨彦清向他介绍了小函谷遗址的情况:“明朝抗倭知府吴国伦修筑高州城和城北小函谷关。与来犯之倭寇大战于城南,追赶倭酋至里麻村擒获送省。又继续穷追余倭众至雷州城外与雷州官兵合歼倭众,再与两阳知府合兵歼灭占据电白县城杀死电白三千民众的凶残日本海盗”。易顺鼎听后感慨万千,由衷敬仰吴知府。便即赋诗《小函谷关》:“如何来粤侨,亦复见秦关,天阔地偏窄,青牛非缥缈”(指老子骑牛过函谷关是真实的,因为坐车道窄不能过)。他以诗明志,以诗教育后人要像吴国伦那样认真对付敌人,筑城筑关御敌。地方文武官员守土有责,要保境安民。赋完诗,易顺鼎又对众人说:“武官不修武备,不能守土保民乃匹夫不如,匹夫者一介布衣平民。古人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而食国家捧禄的武官,竟然不能保境安民,要之何用,实民之蟊贼也”。众说:“巡道所言极是”。随后,易顺鼎又与梁君谈民情,赋诗《赠梁宗榘》:“崔符何日靖高凉,董德终须仗彦方,高士当门载五柳,国人免胄望诸梁。岂用皂帽居遭海,合使黄巾避郑乡,咏荔引诗非善讠志,村分南北压庐杨。”易顺鼎得几位地方好友帮助,深入了解民情,尽责收集民间疾苦向上报告。但腐败已积重难返,朝廷高官更加腐败,没有人理会他的意见。
  对此,也许有人疑惑不解,作为高雷二州最高职官的他为何不敢治理呢?因为他是空衔,官大而无权,知府知县均由朝廷吏部任命,他拿这些恶吏没有办法。他自己曾说:“生惭诸葛在云霄”说自己无能为力,实质是朝廷亦腐败透顶,故回天乏力,他只能得出悲观的结论“不如投劾(辞官)归故山,万族呼号不关汝(你)”。
  五、极力倡廉
  易巡道也曾想有所作为,他在高雷二州任内极力倡廉,亲自制定并公布《崇俭示文》:即今之布告,示谕官吏绅商士民等一体知悉:“大禹圣德,亦曰克俭于家。古人格言:国奢示之以俭。风俗之俭否,可卜地方之盛衰。盛世之吏民,未有不俭者。衰世之吏民,未有不奢者。……高州民风向称俭约,乃访闻近年以来,古风渐失,沾染习气,竞为奢靡。每有酒食宴会,动辄烧烤燕窝,一席之费逾十数金(大银元),而不如蔬肴数品所费无多者之裹腹适口。暴珍天物,靡费资财,且有害于卫生,甚无谓也……诗云:“须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杜少陵(杜甫)诗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凡有心人明义理者,试一思之,忍乎否乎!先民谆朴有九菜一饭之规,近代名臣有五蓝八碟之约,见宜则效,以为表率”。
  易顺鼎的《崇俭示文》提倡节约,祈求养成勤俭之风。他认为俭可以养廉,如果养成节俭习惯,花费不多,捧禄绰绰有余。不会产生非份之想,不应得的,绝对不去贪占。可以抑制贪欲,是做人的好品德。如果养成奢侈恶习,食必山珍海味,日日纸醉金迷,既花费巨大;而食穿山甲、果子狸、金钱龟、熊掌等又不合卫生,甚是无益,主张宴会八碟菜中有五碟蔬菜,裹腹适口就行了。
  这里应当交代《崇俭示文》是怎样出台的。易巡道同他师爷衙吏以及高州的几位朋友商讨起草《崇俭示文》前,广泛听取士民意见,反映甚好。得到民众赞同。拟文时巡道与好友讨论,杨君引孔夫子赞颜回“一箪食,一瓢饮”,艰苦学习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美德。梁君更引诗圣杜甫对社会不公:“朱门酒肉嗅,路有冻死骨”的警句。认为巡道真乃民之父母官,关心民众疾苦,从自身官府做起,甚得民心。周君及众衙吏都认为,要让全社会都知道古人教导:“须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要理性树立崇尚节俭风气。认为巡道倡廉主张很好,十分中肯,众人说:“《崇俭示文》有四方面意义”。
  一是国奢示俭,这切中时弊,当时奢侈风盛行,浪费已成恶习,非纠正不可;二是盛世之民未有不俭者,衰世之民未有不奢者,这就是说俭则兴,俭可以养廉,奢则腐败,腐败若成风不可遏止,则势必耗尽公帑,国家衰弱,殊属可怕也;三是暴珍天物(即飞禽走兽等山珍)费资财而有害卫生,易巡道知道飞禽山珍不合卫生,是有卓识极具远见。腐败者每以山珍海味飞禽为醉酒佳肴,实质非常愚昧也;四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父母官员对还有许多穷人不可忘记,为官不为民,不以民为本,不关心人民疾苦,而光食捧禄,也同盗贼无异。只不过是依仗权势明火打劫掠夺罢了,要求府、县官员应当与民同忧乐,要提倡廉政。
  六、接受监督
  易巡道为官广开言路,他极力采纳民意,尽到按察反映民意之职,使府县官员接受监督。经常与地方好友微服私访了解民情,又纳诤言。正是尽到按察官员的职责,倘使民不敢言,对腐败不敢揭,怎样得知人民意见呢?而且作为巡道了解民情,如果有不中听的话,就驳回去,令人感觉没有海量,说也无用,就没有人敢向他反映意见了。所以巡道从自身做起,接受监督,他听下属与朋友诤言。他认为:“谏(劝和批评)草皆香草,虽多未可删”,他对批评意见的态度是多多益善。认为为官者如果能接受民意,从善如流才是正直的清官。易巡道与梁、周、杨等人常谈儒家思想,他们认为:为政者(执政官员)正也,就是清正。故清正何惧民意,还怕群众意见吗?认为所有意见皆香草,即使有偏激的也不可当毒草锄掉,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虚心听取民意才是清官之道。古往今来的为官者若能如此,便能治国安邦。
  易巡道在《观风示文》中向官员百姓表示:“本道自惭无学、承乏是邦。爱古人而不薄今人;念往者而弥思来者。所愿家修共勉,国粹同留,松经寒而不凋,草遇疾风而更劲,以天下任。”他以天下百姓利益为自己的职责任务,公开请教人民,承认学问不足,故严格要求自己,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既重视古人借鉴历史经验教训;又重视现在人才。既尊重昔日贤能更要看到自有后来人。在《观风示文》中,易巡道把希望寄托后来人,希望大家重视自身修养,做一个为国为民的好人。先学做人道理,然后学国粹学治国安邦的国策,学而优则仕,希望青年人以天下为己任。经受得住严寒和疾风的考验,养成这样一种风气,而且接受监督。
  易巡道同好友谈话认为是一代胜一代,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同时要像松树经得起霜雪严寒,劲草经得起疾风的考验。他推崇历史上清官的哲理名言,其政治思想是以人为本,与民同忧乐,这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是中国贤人政治的文明。
  七、留下声誉
  高州百姓对易顺鼎口碑甚佳,公认他是个清官好官。易顺鼎在1911年离任时,送行的人很多,特别是他几个挚交好友,相知同游三年更依依不舍。易巡道也很眷恋高州人民,同情高州人民,他愧疚有心无力,自认有负百姓,只能作诗《留别高州士民》:“士习民风厚且庞,牛羊尸位(空占职位)负名邦,九秋莼菜怀湘水,千尺桃花在鉴江、梦魂他日来此地,明月千村少吠龙。”抒发他对高州人民关爱之情。而对高州之木棉树和缅茄树更是情有独钟,离别之时赋诗曰:“柳棉榆荚转眼烟消,徒供诗人凭吊,晨钟暮鼓,语重心长”,抒发了他对离开高州人民的别离情感。
  又作《缅茄歌》以留念:“似茄非茄其色紫,适从何来集于此?闻是前朝太仆卿,携同万里王戎子。观山山麓谁是园,已非昔日太仆之子孙。岁收此实二千颗,赋抵男钱三百缗。太仆立朝何謇谔,议礼几度遭廷仗虐。此地无妨属龚驼,斯人不肯随璁萼。沧海桑田事莫稽,茄犹明目如今?。翻疑含子来黄鹤,未考何年祀碧鸡。斜阳挂树大如木宛,四百余年我来晚。佳客犹携冠李彭,神州莫问英滇缅。雅谑聊堪举吉加,名贤所植合称嘉。虽非南国后皇树,莫误当年客树花”。
  易巡道虽离别高州,但他对高州人与物都依恋不舍,他是诗人,故留诗长寄相思。识之者评其诗文均工,张之洞更为赏识,引欧阳修评苏东坡故事,谓吾当让此人出一头地。辞句活泼,笔调纵横,极似东坡。因为他是政治家又是诗人,所以用诗词表达他的情感,既真情又精炼,应当说是最好向高州人民告别的最好演说词。他许多爱国爱民的诗词,县志有详细的记载。
  八、道德人格
  易顺鼎爱国保卫台湾抵抗日本侵台的事迹,被选入1989年编写的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作序的《从政史鉴》的第二章“国事为重”人物,是好官清官典型(123页)。因此他的爱国反腐倡廉事迹已盖棺论定,他对当今反腐倡廉仍有现实意义,这是他的道德人格力量造就他为政清廉,疾恶如仇,不畏权贵,言人人所欲言,敢于抨击地方官员腐败。言人人所不敢言,敢于为民请命上书弹劾当朝一人之下,众人之上的宰相李鸿章,斥他为汉奸卖国贼。这种视死如归的忧国忧民的胆量,亦出于他高尚的道德人格。所以他在赴台湾与被困台湾的刘永福、丘逢甲共谋守台大计时,曾慷慨陈词:“幸则为弘高犒师”(指战国时秦兵攻郑国,途为郑国商人弘高贩牛羊相遇,弘高知道是国家大祸将至,而又无准备,所以一边派人快马回国告知国人做好抗敌准备。同时毅然乔装为郑国使臣,送上自己的牛羊加上大量美酒对秦国将领说:“是国君知道你们到来,特派遣本使送上牛羊美酒犒赏贵军”。秦国将领听闻之后知道郑国有准备不可能偷袭取胜,使顺水推舟领了犒师的礼品退兵,这是弘高挽救国家免遭灭亡的功绩),不幸为鲁连滔海(鲁仲连乃战国外交家,曾为赵国解围,又欲为燕国攻齐排解,燕军不买他帐,计划没有实现便渡(滔)海而去)。
  易顺鼎在台抗日前曾任广西右江巡道,因为履行职责指斥地方官绅权贵,得罪他们后台两广总督岑春煊。为岑妨忌编织罪名向朝廷弹劾而被免职,所以易初为官即以其儒家道德人格,维民所止,清正廉明为官。而且初做官就从事按察院下的巡道(即是现在省派的监察府县高官)因为他有人生为国为民的追求品格,所以不肯同流合污,而致初出任即遭弹劾免职。他并未灰心,面对国家山河破碎更加慷慨激昂。台湾抗日失败回国后,得再任高雷巡道和兵备道,为人品格仍然执着,他作《和屈翁山寿自寿韵》诗:我客广州五十一,我官广州五十二,我官端州五十三,我移高州五十四。(1909)余年愿作僧樵渔,长物唯携琴剑萧,医庐吴越好归去,何必祠官乞润霄。百年我已过其半,五岳我仅遗其二,九州我早历其全,三生我尚多其四。烂柯漫学棋也樵,世事都如风过箫,死愧三闾事日月,生惭诸葛在云霄。
  易顺鼎一生虽然历尽坎坷,官场不如意,欲效僧人垂钓或归山隐居。但仍觉自己愧对历史名贤(三闾大夫屈原)名相(诸葛亮),可见他的品德人格高尚。
  易顺鼎在高州的好友梁宗榘赠他诗云:骊歌欲唱倍低调,两地关怀切救灾,莫为莼鲈辞官去,还将竹马迎公来。这是说他对自己低调,对高州雷州两地灾区关怀,诚望巡道莫为湘江莼菜与鲈鱼辞官归去,如果巡道真的归去,高州人民还将用轿迎接抬他回来。

    作者:梁基毅

 

版权所有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CopyRight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大路1069号  86891931  邮编:31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