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类别: 首页  史海钩鉴
包拯何以能安身自保
发布时间:2011-11-25   来源:学校网站    浏览人次:300


    常言道:“文死谏,武死战。”在中国古代,刚直不阿的谏官,不是被罢官受刑,就是被砍脑袋的事例并不鲜见,然而历史上有一个人很特别,那就是包拯,他生长于北宋真宗,成于仁宗,为官30多年,经他弹劾而遭到降职、罢官、法办的皇亲国戚和朝廷重臣不下30人,而自己却没有遭到大难。有人说,包拯遇到了宋仁宗这样一位善于纳谏的开明皇帝,这是事实,不过,从与包拯同时代的那些被贬谪的朝廷重臣来看,包拯能安身自保的主要因素,还是在于包拯的为官操守和品格。    
  忠诚。历史上的包拯是以忠诚于君王、法制以及职守而享有美誉的。由于包拯具有忠诚的为官品格,因而一直得到宋仁宗的赏识和器重,这就是包拯在朝廷上,即使在诤谏的过程中屡屡触犯“龙颜”,也能够做到安身自保的一个重要原因。如,包拯在担任监察御史和谏官期间,曾弹劾过宰相宋庠、4次弹劾皇亲郭承佑、7次弹劾“国丈”张尧佐、7次弹劾酷吏王逵等,尤其是在弹劾张尧佐时,包拯在朝堂上当面与仁宗诤谏,言辞非常激烈,情绪也十分激动,甚至唾沫星子都飞溅到仁宗脸上,满朝文武,大惊失色。然而仁宗虽然气恼,最终还是接受他的建议,因为包拯能与仁宗推心置腹地袒露自己的心胸,两人之间形成了一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的君臣关系,因而宋仁宗决不怀疑包拯的忠心。    
  耿正。包拯不像王安石、柳宗元、刘禹锡、苏轼等北宋历史上一些多次被贬谪的文人官员那样,他们往往采取以诗文讽喻的方式发泄心中对社会和人事的愤懑与不满,而包拯却不这样,他有什么想法和主张大都直接写进奏疏里或在朝廷上有话直说,他从不与人苟合,不趋炎附势,一生不结派系也不卷入党争,更不说大话和假话,在他身上透露出一股耿直正派和无私无畏的勇气。从《宋史•包拯转》和包拯的遗著《包孝肃奏议》等史料来看,包拯虽然与朝廷一些重臣在一些方面持有不同的政见,但在这些人落难之时,他不袖手旁观,不落井下石,而是仗义执言,如,被他弹劾过的范仲淹主持庆历新政失败后,许多官员受到处分,而包拯全力为这些官员鸣不平,主张起用他们。因为在包拯的眼里,没有派系,只有公理;没有党争,只有实情。    
  实干。包拯是一个实干家,出色的工作,利国利民的政绩,是包拯被宋仁宗赏识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包拯为官多年,在不同的职位上,他勤勤恳恳地做了不少改革的实事,如庆历三年(1043年)包拯被仁宗调到开封任命为监察御史,这官差虽没有多大实权,但包拯能够尽职尽责,对宋朝的内政外交提出许多批评和改进办法,并且还曾出使契丹(辽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公元1050年,仁宗进一步擢升包拯为天章阁待制、知谏院。包拯在担任谏官期间,不但对横行不法的权臣屡次抨击,而且对宋朝的政治制度,提出了革新建议。公元1056年,宋仁宗为了整顿开封秩序,将包拯调任开封知府。包拯到任后,铁面无私大力整顿腐败风气,开封的秩序顿时扭转。包拯取得的这些政绩,让皇帝愈发信赖和器重,于公元1061年更进一步将包拯提拔为枢密副使,成为中枢重臣。    
  自省。历史上的包拯虽有明察之功,但也有缺点和错误,但当别人指出他的错误时,却能虚心接受,而且还能做到知错必改,如,凡是被他弹劾错了的官吏一经发现就彻底平反,恢复其名誉。包拯知错必改的处事作风,客观上减少了许多冤假错案,这在那个时代是非常可贵的。    
  清廉。包拯的清官形象,大都反映在过去小说、戏曲和历史的记载以及其遗著《包孝肃奏议》中,像包拯“岁满不持一砚归”、过寿拒收礼、不为私情秉公执法的故事等等,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他为官清廉的品格。包拯一生俭朴,据记载,包拯即使是当了官,穿的衣服、用的器物、吃的饮食还是跟当百姓时一样,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包拯在对自己近乎苛刻要求的同时,还要求他的家人也要清正廉洁,如包拯晚年在家里立了一块石碑,上刻《戒廉家训》道:后世子孙做官的,有贪赃枉法的,死后不得葬进包家祖坟,包家也不认有这样的子孙。修身齐家至此,堪称典范。包拯为何视清廉为生命呢?因为在包拯看来,为官者清廉,才能为民表率,而贪赃则是“民贼”,理应铲除(见《乞不用赃吏》)。正因为包拯有着清廉自律的高尚情操,他才执法严峻、不畏权贵,成就了“包青天”、“包公”的美誉。    
  睿智。历史上,包拯所弹劾的官员,大都是一些有权有势有后台的人,其中有些人的官职比包拯还要高,面对强权,既要痛陈时弊,又要专戳他们的痛处,还要做到以理服人,这就需要有勇有谋,有胆略。包拯尽管有着“天姿峭直”(欧阳修评语)的性情,但他“刚而不愎”(司马光评语),在谏言时也是讲究艺术的:一是包拯的谏言尽管很严厉,但在弹劾他人时并不是凭主观武断,而是以事实为根据,拿证据说话,使被弹者心服口服;二是包拯进谏时往往采取分段解决矛盾的方法化解问题,经常设身处地为宋仁宗考虑,他有什么难处,如果第一个方案达不到,就采取第二个方案,这就给仁宗提供了一个缓冲的余地,利于逐步分段解决矛盾。    
  包拯之所以成了中国历史上无人企及的崇高与正义的化身,一个至忠至正、至刚至纯的清官标志与忠臣样本,与包拯的为官操守和品格是分不开的,这对今天的为官者来说,也不乏其借鉴意义。

 

版权所有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CopyRight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大路1069号  86891931  邮编:31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