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编纂出版的《老苏州?百年旧影》画册上,有一帧“民不能忘”牌坊的照片,文字说明这样记述:“在胥门接官厅。为纪念清康熙年间江苏巡抚汤斌而建。” 苏州百姓为什么要专门建此牌坊纪念汤斌呢?汤斌是睢州(今属河南)人,清顺治九年进士,康熙二十三年由内阁学士擢升为江苏巡抚。他任江苏巡抚短短两年间,凭着勤政爱民的为官之道,获得了百姓的爱戴。 上任伊始,汤斌从整顿吏治入手,首先清理了多年来堆积如山的文案。在清理过程中,他发现苏松地区的州县官吏很不知自爱,上级官员常以下级官吏的缺点或失误作为索贿的筹码,下级官吏稍有不满或馈礼不足即遭罢免,敢怒而不敢言。于是,汤斌召集所属府州县的官吏,告诫他们不得收受属下馈礼,取消了一些乱摊派名目,令一些有小过的官吏改过自新,并严惩了一批贪官污吏以儆效尤。汤斌自己也摒绝一切请托,以身作则。从此,江苏吏治廓然大清。 作为一名封疆大吏,汤斌非常关注民间疾苦。长期以来,江南殷富的名声在外,沉重的赋税使百姓不堪重负,纷纷外逃。一些州县的官吏也常因不能按时完税而遭革职查办。康熙十九年,江苏又遇大面积水灾,更加重了欠赋额度。汤斌到任后,查知实情,当即据实奏报,恳请皇上免除灾欠积赋减轻赋额,放宽官员的考成标准,豁免因避赋外逃的人丁,整肃了各驿站的弊端。淮、扬、徐及江西、湖广水灾后,他先斩后奏,毫不犹豫地发粮赈灾。百姓为感谢汤巡抚的再生之德,意欲为他建立生祠膜拜,但汤斌极力阻止。 汤斌居吴深得民心,政绩显赫。他天性淡泊,为官以不扰民为准则。他生活节俭是出了名的,终年以韭菜、豆腐羹下饭,荤腥鱼鸡从不进入衙署,以至民间有谚称其为“豆腐汤”,既指汤斌节俭的饮食,又道出了百姓对他清正廉洁的褒扬和肯定。 康熙二十五年,汤斌擢升为礼部尚书掌詹事府事。当地百姓听说汤斌要离苏赴京,罢市6天,天天到巡抚衙门痛哭挽留。汤斌动身赴任时,除了随身衣被外,别无他物。苏城百姓扶老携幼奔走相送,自苏州城一直到江北,千里不绝,直到汤斌渡过淮河。为了纪念汤斌,苏州胥门接官厅便有了“民不能忘”这座石牌坊。这座牌坊立在苏州近三个世纪,后因历史原因遭拆除。如今,知道“豆腐汤”故事的人也许已经不多了,但苏州人民永不会忘记这位清正廉洁、勤政爱民的好巡抚。
|